去年11月下旬,几位热心的户外山友邀我去洗洗肺,其实青岛的空气比起“十面霾伏”的其他大都市应该够好的。出市区驱车30多公里,来到了青岛崂山的北麓----华楼山。没有登山的石阶,模模糊糊的山涧小路,更没有指向牌……空气干净,空谷幽静,空无一人…...
↓P 1:灵烟崮及老师父石刻。
↓P 2:不知哪位好心的驴友在进山口涂写的路标。
↓P 3:巨大裸露的岩石,典型的崂山山体的风貌。
↓P 4:可谓一线天。当地搭建的简易的登山钢梯。
↓P 5:站在崮顶向东拍摄。
↓P 6:站在崮顶向西拍摄。可以看到崂山水库局部。
↓P 7:从崮顶向南拍摄。一块巨石似兽。
↓P 8:在崮前标明了非旅游区,但是由此可以攀登崮顶,照片中透过松树可以看到登山的钢梯。
↓P 9:户外是有风险的,我的这位同伴一路照顾着我。黑色的石刻是当地老百姓搞的路标。
↓P 10:崮顶的老师父坟所葬何人不详,有人说是崂山道士。
↓P 11:“老师父坟”的北边,有长3米、宽1.6米、厚0.8米一块花岗岩巨石,石下有长2米、宽0.8米、深0.9米的石穴,一锤一凿,不知干了多少春秋。当地人称“石棺材”,所葬何人,已不得知。
其实这不开放的山崮的下面往东,就是有名的华楼宫,因为山友们只是登山,而且喜欢攀登人迹罕至的野山,那宫里的风光美景,只好下次再专门领略啦。
附网上摘录:
华楼风景区位于崂山风景名胜区的西部,以巨峰向西北延伸的支脉一—石门山脉为主体。东临五龙涧,北临崂山水库,西接夏庄镇,南望茶花顶。在这片山区中有一座海拔409米的山峰,顶部呈方形,由一层层横向排列的岩石组叠而成,方石部分高21米余。远远看去,宛如一座雄伟的高楼直插云霄,这就是远近驰名的崂山华楼峰。整个景区的命名就是以此峰为基点。从元代以来,崂山的华楼景区就成为来崂山旅游的达官文士必到之处,现在华楼景区仍然是古诗、题词刻石保存数量最多的地方。元朝尚书王思诚游崂山时将华楼的风光特色归纳为“华楼十二景”并逐一赋诗赞之;明代山东提学陈沂来华楼题刻的"聚仙台"至今仍在峰北侧。华楼景区内原有的庙宇古迹数量不很多,如始建于元代的聚仙宫、迎真宫、黄石宫、青龙庵、神清宫、真武庙;始建于明代的万寿宫、石门庵、福泰庵等,皆因年代久远,香火不盛,以至无力修缮而移作他用或毁圮,现仅存遗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