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见清凉寺住持 理海 法师。
标签:
清凉寺法眼宗《儒林外史》理海法师35mm/f2asph |
分类: 人文抓拍 |
P1: 清凉寺大殿。
P3: 法师亲自沏茶待客,我们一边品茗,一边听法师教导。
清凉寺:
清凉寺位于南京城区西部清凉山南麓,前身是五代十国时期杨吴顺义三年(921年)权臣徐温始建的兴教寺。
南唐升元元年(937年),南唐烈祖在此避暑纳凉,改寺名为“石头清凉大道场”。石头山从此时起又称清凉山。此后,该处成为南唐宫廷的避暑之处。后主李煜更与清凉寺结下了不解之缘,寺内避暑宫的匾额“德庆堂”即为李煜亲题。
北宋太平兴国五年(980年),幕府山清凉广惠禅寺迁此,后屡废屡建。到明代建文四年(1402年)由周王朱棣重建,改额为“清凉陟寺”。
清凉寺是南京著名的游览胜地,历代许多文人墨客曾来此驻足,留下不少宝贵的辞章。唐代温庭筠,宋朝王安石、林和靖、苏东坡,清代金陵八家之一的高岑,《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等均曾有诗文吟咏。
清凉寺位于南京城区西部清凉山南麓,前身是五代十国时期杨吴顺义三年(921年)权臣徐温始建的兴教寺。
南唐升元元年(937年),南唐烈祖在此避暑纳凉,改寺名为“石头清凉大道场”。石头山从此时起又称清凉山。此后,该处成为南唐宫廷的避暑之处。后主李煜更与清凉寺结下了不解之缘,寺内避暑宫的匾额“德庆堂”即为李煜亲题。
北宋太平兴国五年(980年),幕府山清凉广惠禅寺迁此,后屡废屡建。到明代建文四年(1402年)由周王朱棣重建,改额为“清凉陟寺”。
清凉寺是南京著名的游览胜地,历代许多文人墨客曾来此驻足,留下不少宝贵的辞章。唐代温庭筠,宋朝王安石、林和靖、苏东坡,清代金陵八家之一的高岑,《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等均曾有诗文吟咏。
南京清凉寺旧照(图片来源:南京清凉寺)
法眼宗由此传至国外,而清凉寺则成为佛教界法眼宗祖庭。2009年6月20日,有关方面将原清凉寺一座佛殿及五间禅房交给佛教界作为宗教活动场所恢复开放。清凉寺恢复后,清凉山还将重建一座标志性的弘法建筑。自清凉寺公园南大门进入后,左右两边有山,中间为一条狭长地带,为清凉寺的总体发展规划预留了很大空间。
前一篇:深秋季节的南京基督教圣保罗堂。
后一篇:周六傍晚Leica m9 扫街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