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隐娘、一代宗师与大阅兵
(2015-08-31 08:37:37)
标签:
聂隐娘《一代宗师》抗战阅兵战争和平 |
分类: 阅读札记 |
在女儿的一再要求下,抽空到影院观看了《刺客聂隐娘》。
许多人在看过侯孝贤这部电影后对之吐槽,是因感觉其故事简单、节奏缓慢、打得不够热闹火爆,尤其是最后刺客居然没有杀死要行刺的主要对象。这些超乎一般观众对武侠片的期待视野,这种超出又使得喜欢看热闹的一些人感到不过瘾。几年前看王家卫的《一代宗师》,也感到其武打并不特别热闹。
而这两部电影的“不热闹”,恰是其艺术性之所在。它说明编导有自己对“武”的独特理解,也有对这种理解的独特表达方式。
两部电影拍的是武侠故事,编导却都并不认为“武”是解决问题的最佳选项。虽非最佳选项,却又不可无“武”,且“武”不可不精。《孙子兵法》将“不战而屈人之兵”作为“善之善者”,即谋略的最高境界。何以致之?靠的还是强大的武力基础。《一代宗师》中,梁朝伟扮演的叶问与赵本山扮演的丁连山的“交手”给人印象深刻:他们并未开打,但武林高手丁连山借着给叶问点烟的动作,就感到了对方超凡的功力,于是文质彬彬放弃了“好看”的武打。若真的开打,两虎一伤是好的,两败俱伤是很可能的。当年冷战的苏美为什么一直都不肯“热打”?因为他们都知道“热打”的结果。那时刚结束不久的二战,发起者希特勒和东条英机们就因不能估计到会有的恶果,而进行军事冒险、战争赌博。美苏接受了教训。
网上盼望中日再次开打的,估计多为年轻人。这些人或者生活不顺,想找机会宣泄,或者干脆就是一种看体育比赛的“看热闹”心理。自省自己过去之喜欢看战争片,怕也有这种成分在内。看体育比赛、看战争片或武侠片毕竟与真正的战争不一样:看比赛看电影能享受惊心动魄的刺激而绝无危险,真的战争却一点都不好玩——作为芸芸众生,我们既看不到双方统帅的运筹帷幄,也没机会鸟瞰战场全局。也许只听轰隆一声,就什么都感觉不到了。
好战不对,尚武精神却不可或缺。有人把即将进行的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大阅兵视为国家的“亮肌肉”、武力炫耀,这不无道理。但要知道,中国这样做,目的恰是警告胆敢发动战争的国家不要进行冒险!如今和平与发展是世界各国共识,理智者一般都不会选择战争方式解决问题。但我们决不可承诺放弃武力、不可不按打仗的要求来准备国防,因为世界上并不都是理智、明智的人;若遇到希特勒、东条英机式不能正确估计对方、不计后果、盲目自大的聪明傻B,全面战争仍有爆发的可能。准备得越充分,战争爆发的可能就越小。
…………
聂隐娘最终还是选择了浪迹江湖,因为她内心有良知,又爱自由。
有绝世无敌的武功,又独来独往、无所畏惧、无所依傍、无所乞求,这是道家理想的真正自由的人生境界。
聂隐娘虽然最终没有杀死田季安,但她的存在、她武功的存在对各方力量都是一种威慑,各方对此都不能不有所顾忌。
她可以暂不出手,也可能终生不再出手,但也可以随时出手,在底线受到挑战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