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两本现当代文学专业考研参考书

标签:
考研参考书现当代文学推荐严家炎温儒敏 |
分类: 阅读札记 |
最近不断收到一些想报考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生或博士生的学生来信,让推荐参考书。由于问题大同小异,不必或不便逐一作答,在此一并回复。
我首先强调多读作品。不读作品,仅凭教科书上对作品的内容简介或简评去把握作品,应付本科阶段的期末考试大概还行,考研要想得高分,却是不可能的——如果命题科学、阅卷严格的话。文学阅读是一种对话,是读者与作者进行的心灵对话;文学研究也是一种对话,它要求研究者首先作为普通读者与作者进行对话,还要求他在此基础上与以前研究这个题目(相关作家作品或文学现象)的研究者进行对话。你自己没读作品,而要和其他专家学者对话,就如同你从未见过张三,却要和李四一起讨论张三这人的性格为人。你凭王五给张三写的鉴定来评价张三,这怎么可靠?就算王五非常深刻、非常公正,那也不行!
作品有好多,读起来当然是多多益善。如果时间来不及,就拣最重要、最经典的读,具体讲就是先读各种现当代文学史著作都列专章专节的作家作品。你喜欢不喜欢都要读。因为既然是文学史上重要作家的重要作品,它就联系着其他一系列重要文学现象。你不了解它,就无法准确、正确地理解那些文学现象,你的专业知识就有重大缺漏。专业知识有重大缺漏的人,难以进入学术前沿。
有的考生因为考文学类需要读作品而畏难,或因其需要读的书较多而放弃,这是不明智的:读文学作品是最有趣味的事,可以做到审美享受、精神陶冶与专业素养提高合一。而且,文学类论文应该比其他类好写一些,下够了功夫必有收获,我觉得。
再者,考研、考博是“争优”考试,不是“及格”考试。如果指定有限而固定的几本书,考题就从里面出、大家都按上面背,如果应考者记性都很好,那档次怎么拉开?招文学专业研究生,是为选拔培养一批具有较高文学素养,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专门人才,不是为选拔一些能准确记诵划定知识、套用一些时髦理论术语,最后拼成一篇垃圾“论文”的人。
当然,备考毕竟需要有一定参考书作依据、当导引。现当代文学史著作或教科书有数十种,它们各有优长。从备考角度来说,我给大家推荐两种:
1) 严家炎主编《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上、中、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作为考研参考书,严老主编的这套书的优点有四:
第一是资料丰富。它囊括了从十九世纪八九十年代之交到二十世纪末的重要文学现象和作家作品,涵盖大陆和港澳台以及海外华文文学。
第二是学术性较强,各章节的执笔者都是国内该领域研究的代表性专家。
第三是“守正出新”(钱理群语),就是虽追求学术前沿性,但观点不偏颇,持论公允,以一手资料为基础。
第四是把文学作为文学来研究,重视作品文学价值、审美价值本身的分析评价。
2) 温儒敏、赵祖谟主编《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这本书的第一个优点是突出重点。如果考生觉得严老那套书内容太多不好把握,这本书恰恰突出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领域的重点作家作品和重要问题。
第二个优点是问题意识。搞文学研究需要有问题意识,这本书的编写意图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该书共二十讲,现代和当代各十讲,分别抓住其中一些重要问题或纠结点展开讨论。因为抓住的是焦点,相信喜欢该专业的读者会很感兴趣,读起来也不会吃力。
第三个优点是实用性强。为便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拓展专业知识,该书每章都有相关研究领域代表性成果的简介,以及重要参考文献。还在每章后面列出几个相关思考题。
手头有了这两套书,就等于有了进入现当代文学研究领域的导游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