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行
(2010-01-02 15:38:36)
标签:
杂谈 |
分类: 见闻杂记 |
25日早7:40从家里动身,与本单位的D君一起登上8:39由保定开往北京的特快列车,在北京西站吃过8元一碗的馄饨和4元一根的油条后,又登上11:55由北京开往厦门的普快。我俩都是硬卧下铺。整个下午车窗外都是河北山东境内熟悉的地貌景观。进入河南时天已漆黑,安徽、湖北、江西都是在黑夜间穿过。待26日天明时见到的窗外景物,已是低山连绵的福建了。车在福建境内走得较慢,漳州只看到夜景。由于晚点,到达厦大附近的驿缘宾馆时已是晚上九点半。
27日早餐前得知,我将被增补为这个国家一级学会的理事,有些突然,当然高兴。上午照例是大会开幕式以及开幕式后的合影。宾馆的大会议室不太豪华,没有主席台。上午的大会发言者主要是来自日本、新加坡、菲律宾等地的海外人士与东道主。
下午小组发言,按题目分为两组,我在第一组。凡提交论文者都给了10分钟的发言机会。
晚上7点开会员代表大会,内容是听取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T先生的工作报告,以及学会会长、副会长的人事变更。因年龄原因,老会长以及两位70岁以上的副会长改为名誉会长或名誉副会长,来自清华的W教授任新一届会长,另增补东道主一位教授为副会长。增加理事10来名。老会长介绍完新增补理事的简况后,大家鼓掌通过。之后让新当选者发言表态,大家都不肯先说。丁玲生前秘书、学会副会长W女士突然指着我说:“阎老师先说几句吧!”我只好站起来作简短的即兴演讲,自觉说得还可以,因为第二位发言的说和我的感受一样。散会后与同来的D君去海滨栈道散步。在北方现在正是隆冬季节,而这里虽有海风吹拂,穿件毛衣却不觉寒冷,空气清新宜人。
28日上午继续小组发言。我的发言引起小组成员关注,有一位东道主的青年学者与我展开了辩论。中间休息时好几位学者表示基本赞成我的观点,接着开会时又有交锋。参与辩论的基本都赞同我的观点。感觉我们组这种正面交锋很好,大家讨论得比较尖锐激烈而态度友好。最后组长(也是会长)W先生宣布指定我在明天(29日)与一位来自日本的学者一起,代表小组作闭幕式的大会发言。
下午自由活动。我与D以及来自上海的K先生和来自内蒙的O女士一起同游了厦大校园和厦大后面的南普陀寺。不巧的是,参观鲁迅故居时,因是星期一,正是一周唯一关门的一天。只好从窗户里“窥视”了鲁迅房间以及里面的的小床、蚊帐和藤椅、煤油炉等文物。
29日会议全体代表乘大巴移师泉州。途中饱览厦门海景。进入泉州,则发现景色明显不及厦门。参观了开元寺、清源山老君岩、海上交通博物馆、闽台缘博物馆。下午5点到泉州师院一个大阶梯教室举行闭幕式。当地领导发言后是大会发言,发言者有四位,除我之外,另三位分别是日本、台湾和东道主厦大的学者。晚饭后回到厦门驿缘宾馆时已是夜里10点。
30日与D游览了鼓浪屿和中山路。再次感叹厦门景色之美、气候之舒适。若无人事纠纷,真是人间仙境!
晚上21:45登上北去列车。天明时进入江西境内,看到了南昌火车站的站牌,也看到了九江附近的辽阔水域。但不知哪个方向是庐山。还是没看见湖北和河南。
在列车上度过了2009年的最后一天(12月31日)和2010年的第一天。可以说这是跨年度和跨年代的列车。回想10年前,那时我还是天津师范大学中文系的一名副教授,是与全系教师在天津东郊的东丽湖度过的1999年的最后一天和2000年的第一天。那是“跨世纪”。
两夜一日35个小时后,到达北京。虽然再次穿上皮衣、毛裤外套上厚秋裤,仍觉寒气逼人,慨叹当年皇上虽然尊贵,享受的也并非最好的气候和景色。
回保定是站票。因是元旦,车上几无立足之地。多年没与这么多人民这么亲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