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护尊严

标签:
乞讨尊严新浪微博阿尼叶李九江奶奶贫农尊敬往事并非如烟杂谈 |
分类: 心怀天下 |
《是他小心地维系了一个孩子的自尊》是博友阿妮叶李(http://blog.sina.com.cn/AnnieYeLi)1月20日上传的一篇博文,跟随着故事,一种酸酸的感觉在心中浮现,一种欣慰与尊敬油然而生。剑客留言,“感人至深的故事!很酸人的那种,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地位、出身,且没得选择,但是,尊严是不分等级的且每一个人都需要,而且想获得的,不论贫穷与富贵。感动于男主人那种真正绅士,且是发自内心的那种可以称得上谦卑而令人尊敬的行动,呵护尊严,尤其是孩子。”剑客即可有一种想将阿妮叶李的这篇博文转载。希望这种呵护尊严故事的传播能够更多的人受感染、受教育,并付诸行动。
也巧,今天一大早,剑客在去某机关办事的路上,登陆新浪微博,微博提示并提问“#遇到乞讨的人# ”你会怎样?剑客立即有感而发地写下了自己的答案并上传,“给些零钱,无论是个体户,还是有组织的群体,那也是辛苦工作的组织,谁都想过体面的非乞讨生活,谁都想有尊严地活着,如果有更好的机会的话!请给乞讨者一点空间,请尊重乞讨者群体。但愿他们也有机会读到这条微博,过年了,祝流浪乞讨者们平安!”生活当中,剑客每每碰上乞讨者,遇见年龄大的,我会联想到,如果不是我有机会上大学并有一份不错的工作,或许站在面前的是我的父母或亲戚。遇见年轻的或者小孩,我联想到,如果我出生错了地方、家庭,没准站在那里乞讨的就是我或者我的兄妹。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在老家九江农村,每年我们都会见到成群结队的到村里乞讨的,一碗饭,甚至一碗米汤。那时,人们接济那些据说是来自安徽、河南、湖北的乞讨者,并没有一丁点儿的冷眼。那时候,我们老家的生活一样地靠着红薯、糙米为生。但是,见到父母,只要是正好我们灶台上有一碗饭或粥,他们都会很慷慨地予以接济。
我奶奶据说是村里上上下下最能干的妇女,在乡村十里八里倍受尊敬。每年开春,青黄不接的时节,奶奶都会安排孩子们开仓接济那些揭不开锅的家庭,以及上门乞讨者。奶奶也给她的四个儿子也取了非常具中国传统的名字,即“忠孝仁义”,剑客的爸爸排行老二,名叫“主孝”,因为多数时候爸爸名字会把“孝”用“校”替代。一天剑客看见爸爸的一个正式名册,惊呼,爸爸名字怎样叫“主考”?年纪小且有些马虎的剑客误将“孝”念成了“考”。还说,奶奶,因为奶奶的仁慈与宽厚,甚至不吝的施舍与接济。在解放后划分地主、富农、贫农的时候,家境较好的我们家竟然被人们列入到“贫农”,得到了应有的尊重与尊敬。唯一的遗憾是剑客从来没见过亲爱的奶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