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过年对联福字年夜饭鞭炮休闲 |
分类: 情感天下 |
过年
前言:这篇是去年春节期间写了一半的文字,想起老家过年的旧事。今年这个除夕,依然想写些过年的文字,于是作了一些补充,算是留个过年的符号。过年是快乐的事情,小孩们如此,大人们心情也不错。并谨此祝朋友们春节快乐!
(图片来源:搜狗)
过年是国人最大的节日。小时候老家有句话是“小孩望过年,大人盼种田”,可见过年是孩子们最为期盼的日子。孩提时代的过年,意味着可以有鱼、有肉吃,可以添上一件崭新的衣服,可以跟大人一起串亲戚。亲戚之间每年春节是必须相互走动,挨家地拜访,吃饭、喝酒是必须的,一年不见的亲戚之间借此叙叙旧,传递许久的问候是最好的时机了。这一点,在南方老家是很好的一种习俗,平时忙着各自的营生,春节了,只要是亲戚,相互之间走走算是亲戚间最好的维系方式。
小时候,除夕那天,父亲在堂屋里将柴火堆成一堆,烧的旺旺的,吃过年饭后,全家人围在炉火边,喝着茶,品尝着农家的甜点、瓜子,暖洋洋的,洋溢着喜庆。守岁虽然是旧年的习俗,但是,总是试图跟着大人一起一夜不睡,守岁至天亮,但是,孩子的耐性总是让这样的宏伟愿望成为梦想。清早乘天未亮,家里的男人们起来洗漱之后,换上新衣服,在没钱的岁月里就换上干净的旧衣服(最好的那件,那情境是像西方人正式场合穿礼服的隆重),端上妈妈给准备好的点心合,一碗新泡的茶,一挂鞭炮,赶往村里的老堂屋,等着每家男人们聚齐了,在族长(或有声望的长者)带领下,祭拜祖宗,然后到广场上拜天、拜四方。这一习俗在刚刚改个开放的时候是恢复得最隆重,人们心底里确实是怀着一份感激,因为第一次家里有钱了,第一次摆脱了文革的思想禁锢,可以扬眉吐气地过一回大年。之后这样的过年方式延续了很多年。爸爸走了之后,就由哥哥们带队继续这样的过年习俗。
随着年龄的增长及生活水平的提高,过年已经不像小时候那样迫切了,吃饭、穿衣已经是常新常过年的样子。这样的节日逐渐成为象五一、十一那样成为休息与休闲的节日了。在外地上学、工作了整整20个年头了,每逢过年,即便是不像前10年那样急着赶回老家过年,但是,每到年边,梦里是依稀想着老家过年的场景。每到临近除夕,还是沿袭着着老家的一些习俗,贴对联,贴福字,做年夜饭,放鞭炮。每年都计划着有新的突破,无论生活,还是工作,而在心中深烙的那份家乡的思念与牵挂是怎么也难以放下的。祈愿老家亲朋新年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