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生活记录陈丹青宁都瑞金往事并非如烟 |
分类: 行走天下 |
读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非艺术访谈》之陈丹青,谈到“关于社会、关于文化、关于人生、关于两性、关于城市”,其中关于城市的章节,陈丹青提及的包括出生地上海、插队的江西宁都、苏北,上研究生后的北京,以及出国之后的纽约。印象中,对陈丹青老说最为记忆深刻的是插队宁都
,一个江西赣南的山区县,工农红军第四次反围剿的山区县城,在那个年代一个普通的县城,普通的只有一条街的县城给了陈丹青们一个城市的向往!我想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渴望,是一个被困在离县城近70深山村庄里一群上海青年对城市的渴望。
从出生到上学,到工作,我们同样经历了许许多多的城市或乡村。出生地,在绝大多数人看来是最刻骨铭心的,在那里我们曾经度过自己的孩提或少年时光,快乐的时光。尽管那时候物质是相对贫乏的,但是,精神上是绝对的充实!
就在9月1日那天,学生们开学的日子,我就有些感概,女儿才不到两岁就拥有自己的小书包,而我1976年上学的时候,每每就觉得几支半拉子铅笔头也是很珍贵的,非常爱惜!也是缘于这样难得的机会,学习也就自然地认真,至少在课堂上是最最认真地听课的,至于课余之后的打打杀杀,那是另外的属于我们男孩的天性,娱乐学习是两不误的。
出生在江西赣北九江,赣南直到大二的暑假和同学申请了暑期社会调研课题,结果和家在赣南的一位大三同学江小华组成一个小组,深入赣南老区调研。期间,我们到达了离宁都、瑞金近邻的于都县。在于都我第一次知道什么是“赶集”,县里一般是要等上有集市才有肉吃的。也了解了一些红军当时在于都活动的一些事迹。后来,因为晚间在县招待所睡觉吹电风扇给吹感冒了,提前结束了调研工作,原计划是要上红色圣地瑞金的,临时作罢。之后至今也再没有机会去往赣南,去往瑞金。行动的轨迹是向北,再向北。
(九江市中心的湖光山色)
(九江市内甘棠湖的一角)
(老乡湖边独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