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起家乡的老油坊
在飞机上,读到《中国民航》(第五期)陈团结同志《最后的老油坊》,文章纪录了陕西省礼泉县五峰山里的刘家油坊,这是现今为数不多的手工老油坊之一,大约有上百年的历史了。顺着作者的文字与画面,一阵阵香气扑鼻而来,久久挥之不去,也把我带到江南家乡的老油坊。
还是上个世界70年代,一个大队(相当于现在的村委会管辖的范围)方圆十几公里,就一个榨油坊。我们大队的油坊位于庐山西麓的管家村,离村子约有1里的地方,周边1里的范围是没有住家的,只有孤立的这么一座榨油坊。“轰---轰---”木榨沉闷有力,“吱吱轧轧”的石碾,在昏暗的光下下显得格外的神秘和鬼魅。那地方是孩提时的我既想去又害怕去的地方。
每年的夏季与秋季是老油坊开榨的时间,夏季的五月,油菜收获晾晒之后,村里的大人们就结伴合伙开榨。印象中南方的老油坊与陈团结同志所描述的北方油坊工艺、场景是颇有些许不同,南方的油坊工艺似乎要精致许多。老水牛拉着沉沉的石碾,碾着炒熟的油菜籽,我们就和爸爸一块坐在石碾上方的木架子上,挥着棍子,吆喝着,俨然一个熟练的劳动力,其实心里有些提心吊胆的,害怕从木架子上掉下来。
最让人心旷神怡的是经过木榨那边吹散而来的那阵阵油香,夹带着一股子热气,浓浓的,沁人心脾。一里之外的地方都能闻到那香味,听到那“轰---轰---”声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