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易中天及2006年的文化现象

(2007-02-27 00:14:40)
标签:

文化

娱乐

新闻频道

分类: 文娱天下

易中天及2006年的文化现象

第一次认识易中天教授是05年偶然的一次在回龙观龙僖医院打点滴时,通过中央电视台“百家论坛”主讲“汉代风云人物”,当期中天教授讲的是关于刘邦与项羽的章节,叙事的方式、评论的角度让人耳目一新,顿觉很是过瘾。同时,中天教授的姓“易”及其略带乡音的普通话,我判断中天教授应该是湖南或江西人,因为“易”姓在湖南、江西一带是比较多的。不自觉中对中天教授的印象更加深刻了。

第二次是06年初在公主坟科技日报地下一层科兴图书城,经一卖书大姐的推荐,其中就有中天教授的《帝国的惆怅》一书。通过书的作者简介印证了我先前的判断,中天教授是湖南长沙人氏,现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以后是中天教授著作的《品三国》畅销大江南北,及其06年被大众媒体追逐并频繁曝光的事了,其中,最吸引眼球的是题为“中国超男―易中天”的报道,媒体的推波助澜,中天教授一时间成为2006年一大文化事件与现象。关于中天教授的赞誉与批判的文章此起彼伏。难道真的“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吗?

昨晚中央电视台播放了一小段对中天教授的采访,教授说了其很诚恳的意思,说“当初百家讲堂邀请讲座,我就开讲,所讲的内容与形式同我在学校里上课一样的,给同学上课就是这么讲的”,其言语间凸显另外一层意思,就是回击一些媒体关于中天教授在电视台作秀之说。虽然,没有机会到夏大聆听中天教授的讲课,但是,通过阅读教授的几本大作,还是深有体会的。客观地讲中天教授让全国的百姓所熟识是因为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堂”, 06年中期的易中天《品三国》,06后期的于丹与她的《论语》。但是,深层次的还是因为他们的文风,他们研究历史、研究文化的独特视觉,他们敢于突破传统的评价历史、评价文化的条条框框,他们能够勇敢地面对全国的观众说出客观的评价意见,甚至是不合政治的,却符合大众口味的,这也许正是当前颇为浮躁的中国社会所奢求的。

前段时间,陈丹青先生关闭了博客,辞掉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工作,打算“安静画画读书,做自己的事”。多少也有些无奈,陈先生算是很有才气的艺术家与教授,也曾经满腔的报国情怀,但最终的水土不服,正折射出当前中国社会及文化、管理的浮躁心态。历史的东西,文化的东西是需要几十年,乃至几百年的积淀才会有的,而网络经济的崛起却让一些人认为地觉得,什么都是可以被颠覆的,包括历史,包括文化。网络本身没错,媒体本身也没错,而是被一些利益体利用了,成为一种制造时尚、制造吸引眼球事件的工具,成为经济利益的道具,自然而然地作秀的成份会愈来愈多,理智的、客观的东西退到后台。中国正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大国的崛起绝对不是因为其曾经拥有的几千年的历史,而是其近50年的复苏,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综合复兴。中国有志于发展成为东方的领袖,注定中国人将会在世界的舞台上领舞,那中国的公民就更应该表现出大家的风范,对政治,对历史,对文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