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控渤海活塞多年 高管苦心经营盟威集团不露肥(未能见报,留作纪念)
(2013-12-03 19:20:06)
|
操控渤海活塞多年 高管苦心经营盟威集团不露肥(未能见报,留作纪念) |
|
[ 2012-7-27 14:42:00 | By:
余胜良 ]
|
|
操控渤海活塞多年 高管苦心经营盟威集团不露肥
渤海活塞(600960)2004年上市当年,其高管创立盟威集团,从表面上看盟威集团的财务数据并不好,高管们这么多年苦心经营似乎白费。其实,高管们创立盟威集团之初,就将主要财富放在子公司中,做到富不露财,而财务数据的调整,也成为其掩饰的工具。
盟威集团20%股权的挂牌交易价格为729.6万元,滨州四环五海资产评估事务所是本次交易的评估机构,其负责评估的工作人员表示,“我们是根据审计机构提供的数据进行评估,并不负责评估材料的真实性。”他认为,根据材料,这个评估价体现了其客观价值。
问题就在于,即使这家滨州本地的评估事务所客观公正,在到达评估机构之前,评估价格可能就已经决定下来。记者无法获得评估详细材料,但可以将盟威集团2010年年检数据,以及盟威集团下属主要子公司盟威戴卡轮毂公司和盟威斯林格公司的财务数据作为参考。
因为从账面上看,盟威集团注册资本为2000万元,多年亏损,其未分配利润也为“-”。但是,这并不能反映盟威集团的真实价值,盟威集团的最值钱的部分,其实是藏在子公司中。盟威集团两家子公司注册资本都远远超过盟威集团,其中盟威戴卡注册资本为注册资本为2666万美元,是盟威集团的8.4倍,盟威斯林格的注册资本为1000万美元,是盟威集团的3.15倍。而令人疑惑的是,一个注册资金2000万元的公司,在连年亏损,没有股东增资的情况下,拿什么不断向子公司进行投资?除了盟威戴卡和盟威斯林格,盟威集团还投资设立了注册资本为1亿元的盟威小额贷款公司(占股20%),投资了滨州盟威再生资源有限公司,以及滨州盟威发动机有限公司,不过再生能源和发动机公司在2011年已经吊销。
其实,最诡异的还是盟威戴卡巨额亏损,据说跟其股权变动有关。
公开报道显示,2004年3月6日,山东滨州渤海活塞集团与德国BBS公司在滨州市签署合资生产汽车铝合金轮毂项目合同,其中德国BBS公司占股59%,活塞集团占股41%。但此后不知为何变成了盟威集团的项目,该项目由滨州盟威制造有限公司(盟威集团前身)投资41%,香港汽车零件有限公司投资39%,德国BBS公司投资20%。德国BBS公司为全球知名的轮毂制造商。但在2007年12月,盟威戴卡轮毂股权发生变更,变更后注册资本为2666万美元,由盟威集团投资50%,海通国际投资有限公司投资30%,秦皇岛戴卡兴龙轮毂有限公司投资20%。
资料显示,盟威戴卡轮毂2010年业绩有很大改观,其中营业收入从2009年的3.15亿元上升到5.6亿元,净利润由亏损3768万元到盈利1934万元。但是未分配利润为-1.48亿元,所有者权益仅剩下4608万元。
关于本次股权变更,滨州坊间有个说法,当时渤海活塞董事长、盟威集团大股东李俊杰不想继续和这家德国公司合作下去,将合资公司利润做低,持续亏损之下,终于逼走了德国股东。
在盟威集团的应收账款中,还有其他应收款达到4267.32万元,其中BBS公司为3626.3万元,该部分账龄在3年以上。
而今,在盟威集团的评估报告中,投资者可以读到相似一幕,不从事具体业务的盟威集团评估时(基准日期为2011年5月30日),营业收入为595.91万元,营业利润亏损达到9928.38万元。
戴卡轮毂经营效益明显好于渤海活塞,其员工收入要明显高于渤海活塞,有一位员工告诉记者其收入高于渤海活塞同行30%,由于订单充足工人需要三班倒,而门卫的说法是,公司销售情况良好,
“每天可以出400-500万元的货。”
渤海活塞为国有控股49.67%的上市公司,高管创立盟威集团,并与之发生大量关联交易,在外界看来始终名不正言不顺,盟威集团经营不善,才有躲避侵占上市公司利益嫌疑的借口,即使不考虑渤海活塞前高管已准备摘牌盟威集团股权,他们也有动力将盟威集团财务数据做低。
渤海活塞(600960)2004年上市当年,其高管创立盟威集团,从表面上看盟威集团的财务数据并不好,高管们这么多年苦心经营似乎白费。其实,高管们创立盟威集团之初,就将主要财富放在子公司中,做到富不露财,而财务数据的调整,也成为其掩饰的工具。
盟威集团20%股权的挂牌交易价格为729.6万元,滨州四环五海资产评估事务所是本次交易的评估机构,其负责评估的工作人员表示,“我们是根据审计机构提供的数据进行评估,并不负责评估材料的真实性。”他认为,根据材料,这个评估价体现了其客观价值。
问题就在于,即使这家滨州本地的评估事务所客观公正,在到达评估机构之前,评估价格可能就已经决定下来。记者无法获得评估详细材料,但可以将盟威集团2010年年检数据,以及盟威集团下属主要子公司盟威戴卡轮毂公司和盟威斯林格公司的财务数据作为参考。
因为从账面上看,盟威集团注册资本为2000万元,多年亏损,其未分配利润也为“-”。但是,这并不能反映盟威集团的真实价值,盟威集团的最值钱的部分,其实是藏在子公司中。盟威集团两家子公司注册资本都远远超过盟威集团,其中盟威戴卡注册资本为注册资本为2666万美元,是盟威集团的8.4倍,盟威斯林格的注册资本为1000万美元,是盟威集团的3.15倍。而令人疑惑的是,一个注册资金2000万元的公司,在连年亏损,没有股东增资的情况下,拿什么不断向子公司进行投资?除了盟威戴卡和盟威斯林格,盟威集团还投资设立了注册资本为1亿元的盟威小额贷款公司(占股20%),投资了滨州盟威再生资源有限公司,以及滨州盟威发动机有限公司,不过再生能源和发动机公司在2011年已经吊销。
其实,最诡异的还是盟威戴卡巨额亏损,据说跟其股权变动有关。
公开报道显示,2004年3月6日,山东滨州渤海活塞集团与德国BBS公司在滨州市签署合资生产汽车铝合金轮毂项目合同,其中德国BBS公司占股59%,活塞集团占股41%。但此后不知为何变成了盟威集团的项目,该项目由滨州盟威制造有限公司(盟威集团前身)投资41%,香港汽车零件有限公司投资39%,德国BBS公司投资20%。德国BBS公司为全球知名的轮毂制造商。但在2007年12月,盟威戴卡轮毂股权发生变更,变更后注册资本为2666万美元,由盟威集团投资50%,海通国际投资有限公司投资30%,秦皇岛戴卡兴龙轮毂有限公司投资20%。
资料显示,盟威戴卡轮毂2010年业绩有很大改观,其中营业收入从2009年的3.15亿元上升到5.6亿元,净利润由亏损3768万元到盈利1934万元。但是未分配利润为-1.48亿元,所有者权益仅剩下4608万元。
关于本次股权变更,滨州坊间有个说法,当时渤海活塞董事长、盟威集团大股东李俊杰不想继续和这家德国公司合作下去,将合资公司利润做低,持续亏损之下,终于逼走了德国股东。
在盟威集团的应收账款中,还有其他应收款达到4267.32万元,其中BBS公司为3626.3万元,该部分账龄在3年以上。
而今,在盟威集团的评估报告中,投资者可以读到相似一幕,不从事具体业务的盟威集团评估时(基准日期为2011年5月30日),营业收入为595.91万元,营业利润亏损达到9928.38万元。
戴卡轮毂经营效益明显好于渤海活塞,其员工收入要明显高于渤海活塞,有一位员工告诉记者其收入高于渤海活塞同行30%,由于订单充足工人需要三班倒,而门卫的说法是,公司销售情况良好,
“每天可以出400-500万元的货。”
渤海活塞为国有控股49.67%的上市公司,高管创立盟威集团,并与之发生大量关联交易,在外界看来始终名不正言不顺,盟威集团经营不善,才有躲避侵占上市公司利益嫌疑的借口,即使不考虑渤海活塞前高管已准备摘牌盟威集团股权,他们也有动力将盟威集团财务数据做低。
|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