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石辞职 隆平高科为何两天跌去14.5亿元
(2013-12-03 19:10:57)
|
刘石辞职 隆平高科为何两天跌去14.5亿元 |
|
[ 2011-12-7 11:34:00 | By:
余胜良 ]
|
|
上周五晚上,明星经理人刘石辞去隆平高科董事和总裁职务,上周五和本周二两个交易日,隆平高科股价下跌5.25元/股,市值跌去14.5亿元。一位经理人的离去,缘何引起市场如此大的反应?这其中,有对明星经理人作用的高估,也有对公司治理的怀疑。
刘石辞职同时,不但隆平高科股价大幅下跌,交易量也迅速放大,上周五隆平高科下跌7.21%,交易量比周四放大一倍,隆平高科宣布刘石辞职后,周二复牌的隆平高科开盘即跌停,盘中虽然打开跌停但走势渐回疲弱,收跌9.51%,换手率达到10.33%,几乎相当于上周五的3倍,交易金额达7.98亿元。急剧放大的交易量显示,不少投资者已不再看好隆平高科阶段性走势。 回想刘石去年4月28日加盟隆平高科前后,隆平高科股价曾有不小涨幅,29日股价曾上冲9.55%,最终收涨4.02%,在6月份短暂下挫之后走出翻倍行情。
从来时的上涨欢迎,到走时的跌停相送,这其中自然也可能有市场环境的原因,但刘石的作用亦不可低估,因为他带领先锋中国连年实现净利润翻倍的经营业绩,让业内早就对他寄予太多期望,这也正是隆平高科请他做总裁的原因。
将隆平高科列为覆盖范围的分析师,都会津津乐道提到刘石,倾听刘石对公司未来的描绘,分析隆平高科,很大程度上就是分析刘石的思路。刘石的确提供了一整套新思路,他计划打造“产品+服务”的价值营销模式,提供售前、售中和售后全程技术服务支持,使农民得到更多增值服务,争取实现种业公司、经销商和农民的三赢。加上过往的成功经验,这让分析师认为隆平高科在刘石的带领下,将会走向坦途大道。
也正因为如此,当刘石辞职后,在隆平高科12月5日召开的并不怎么重要的临时股东大会上,才会出现40多家投资机构的代表。一个提供新思路的掌舵人离去,坐在船上的人,当然怀疑船是否会改变方向,走得平稳。或许正是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增加,从而是的股东们抛售股票,造成隆平高科股价大跌。
这其实高估了刘石的作用,刘石到来,肯定提升了隆平高科治理能力,他离去时,隆平高科的治理能力也没有损伤。隆平高科一直有自己的航道。
或许,认为刘石的成功,能照搬到隆平高科的做法,一开始就是错的。刘石的炫目成就离不开特定条件。不论是在孟山都中国还是先锋中国,刘石都是元老,他虽然没有股权,却和创业者无疑,他一手打造团队,按照自己的想法调配资源。而在隆平高科,刘石却没有这样的环境,他是空降兵,按照通俗的说法,他没有自己的嫡系部队,在讲究师承团派的国内企业,他可能面临政令难达的难题。有新思路,还要有执行新思路的能力,刘石多次提到“执行力”,认为是贯彻营销思路的关键一环,为此他喜欢培训,以让思路普及。
此外,刘石之前所在公司都专注于一种业务,而隆平高科却是众多业务齐备的大锅烩,不但有水稻、玉米、蔬菜,还有科研院所,仅仅水稻就有上百品种。刘石从玉米行业得来的经验未必合适,调配掌握各个业务部门对他而言也是难题。他裁撤品种,集中力量提高毛利率的做法,即使高层如何支持,获得各个业务部门支持也是一道难题。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他熟悉的玉米业务没有进展,他在隆平高科的价值和说服力,都会大打折扣。
同刘石打交道,会很容易体会到他不同于国内许多高管的做派,他乐于同媒体打交道,愿意开诚布公分享想法,愿意让公众了解自己和公司,他积极入世,不仅限于种子话题。这可能是在外资企业养成的优点,而这种略显外向的做法,在一向喜欢封闭的国内企业中,是否会被容纳,却值得怀疑。拥有特殊能力的人,也有自己独特脾性。还在先锋中国时,刘石在博客中谈道,他在公司内外特立独行惯了,因此并不是高层所欣赏的类型,如果凭业绩早应成为飞黄腾达、遥控布局之人,而实际上仍不过是“被”布局的一颗小棋子。这样一个自认为难被外资企业接受的人,是否见容于一家国内企业?
在中国,成功的职业经理人大多是内部提拔而得,一开始就跟创一代关系密切,彼此知根知底,而空降经理人成功的例子寥寥无几。值得一提的是,酒鬼酒的明星经理人徐可强今年8月中旬辞职,也是加盟一年多时间。公司对外宣布的辞职原因是“个人身体原因”。外界则认为他在公司中遇到无法逾越的难题。他12月份加入西凤酒,或者是为了证明自己依然宝刀不老。
刘石在接受媒体时自称使命已经完成,体现个人价值的空间已经不大。如果可以带领一家公司跻身世界巨头行列,这种体现个人价值的机会,又有几个人会放弃。他必定是觉得看不到这样一天。从这一方面来看,刘石辞职成了外界怀疑隆平高科改善治理空间的一个温度计。
|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