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南京》十大撼人场面 唐先生女儿被杀最揪心 [组图]

标签:
娱乐 |
分类: 影视音乐类 |
最无私:陆剑雄为小豆子捂住眼睛
作为《南京!南京!》第一男主角,刘烨出场时间虽短,但让人难忘,记忆深刻。其饰演的军官陆剑雄,言语不多,眼神坚毅,始终不忘记作为一个军人的责任和荣誉。面对日本兵屠杀难民时,虽不能挽救大势,但是他目光如炬紧盯前方的敌人,然后转向身边的孩子小豆子,慢慢抬起手捂住小豆子的眼睛,让人感动。枪声响起,陆剑雄倒下,一刹那成就永恒。
最感动:唐先生与唐夫人的乱世情
《南京!南京!》在揭开神秘面纱前,给人一种错觉,便是刘烨是第一男主角,不仅是排名,而且落到剧情上也是,但是真正的电影却不是,刘烨的剧情线很快的就终结了。还有便是让人以为刘烨与高圆圆是有感情戏的,但是却不然,真正有感情戏的是唐先生(范伟饰)和唐夫人(秦岚饰)。电影里,唐先生和唐夫人二人的“亲密戏”,不见爱意滔滔,均体现在细节,如一是唐夫人在破败的家中向唐先生追要工资作家用,一是告别时,唐先生说的那句“放心,这个月的工资会准时交给你的”,与之遥相呼应,让人心动又心酸。范伟和秦岚的“老少配”着实让人惊喜,范伟脱去喜剧味,秦岚的民国女子形象都站得住脚,只可惜最终他们却阴阳两隔,让人无奈。
最痛心:唐先生女儿被扔出窗外
这是电影里最让人堵心的一幕,兽性的日本人把小女孩像布娃娃一般扔出窗外,没有小孩的惨叫,没有落地的残骸,一切尽在无言中。而此时范伟和秦岚的表现都堪称范本,直击人心。
范伟崩溃的跑到窗户跟前,无声的画面让人揪心,而秦岚饰没有呐喊,最后倒在地上几近昏厥。也是这一刻,让唐先生认识到日本的言而无信和残暴,最终决定送走妻儿,并把通行证送给了他人,而自己选择留下。
最怜香:唐小妹死去的时候
唐小妹惨遭侮辱后,如疯似魔般的唱着越剧《楼台会》,但是突然的枪声,唐小妹也随风而去。对于为什么杀掉唐小妹,日本兵解释道:“她很漂亮,与其这样还不如死了好”。唐小妹被誉为南京这座废墟上的一只空灵,单纯的眼神中看不到一丝战争的阴霾,生活在唐家的呵护之下,最爱的就是戏剧,最后一分钟依然唱出自己的歌声,让人心伤。所谓美玉易碎,说的正是唐小妹这样的女子吧。
最勇敢:小江举手去当慰安妇
江一燕在《南京!南京!》里饰演的青楼女子小江,有着两极的特点,身份卑微,却品格高尚。特别是当拉贝与日方交涉无果,日方要求在难民营里选100个妇女去当“慰安妇”,借此作为保护难民营的安全的交易条件。小江作为第一个举起手的人,愿意承担这个艰难的“任务”,人性的光辉立刻显现出来,两相对比也可以看出另一部分人的懦弱与退却,当然这也是一个时代的不幸以及民族的劫难。
最歉意:约翰·拉贝下跪
片中,约翰·拉贝抱着遗憾和歉意而走,最后以下跪向困在南京里的人谢罪。虽然这样的设置因与历史不符,引起不少的争议和质疑,但是与《南京!南京!》的剧情联系起来,属于艺术上的真实,也合情合理。而约翰·拉贝在历史上确有其人,作为德国好人,在“南京大屠杀”中救了大约20多万中国人而闻名,被世人尊敬地称为“中国的辛德勒”。而片中基本原始再现了他在1937年—1938年的南京大屠杀期间的人道主义行,救助中国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确立其是国际友人的精神典范,值得后人所缅怀追忆。
最尊严:姜淑云说“shoot me”
当姜淑云被日军发现多次解救中国军人,而被抓回军营的那一刻,向角川说“shoot me!”的时候,一个视尊严胜过生命的形象跃然而出。因为被抓回去,也许会留一条活命,但是一定会遭遇凌辱。这个是受过良好教育,有着精神洁癖的姜老师无法面对的,不过其用生命去做抵抗,一样让人竖然起敬。鉴于此,饰演姜淑云的高圆圆说到:“她的死和陆健雄的死、妓女小江的死、唐先生的死,没有高低之分,都是有尊严的。”
最慷慨:唐先生在被处决前,对日本军官说:“ 知道么?我太太又有了。”
范伟饰演的唐先生,作为一个知识分子,从开始的力求自保,与日本人谈判,抱着几分理想色彩。但是最终日本人的无情无义,让他彻底反省。最终选择保全妻儿,送出难民营,与拉贝离开,但是在最后一刻,却把自己的通行证给了他人。舍弃自己与家人的团圆,而赢回自己作为中国人的血性与不怕死,正是舍“小家”为“大家”。而在临死前说的:“知道么?我太太又有了。”点明了唐老师的后继有人,而此正是希望所在,这种生生不息,同样是我们这个民族的希望所在。
最畏罪:日本人角川开枪自杀
作为贯穿本片的角色——日本兵角川,与南京里的难民一样,同是战争机器下的牺牲品,战争让他成为杀人狂,但是迷茫在战争废墟里的他,依然保留一部分人性的温暖。甚至存有一丝理想色彩,如想和来自日本的慰安妇百合子结婚。因为战争,他最后走向不归路,而最后一刻的拔枪自杀,让人为之一震,不过回头一想,死应该是其最好的归宿。非正义的战争同时让主战方的人走向崩溃,警世意义深远。
最希望:小豆子依然活着
小豆子依然活着,是出乎很多人的意外,也许是导演陆川不希望电影太过绝望。全片中,虽然小豆子没有一句台词,但是其天真无邪的眼神依然感动着观众。同时由角川的死,小豆子的活,让我们看到了战争的两面,和中华民族的希望。
陆川全面回应《南京!南京!》观众质疑(组图)
![数《南京》十大撼人场面 <wbr>唐先生女儿被杀最揪心 <wbr>[组图] 陆川全面回应《南京!南京!》观众质疑(组图)](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数《南京》十大撼人场面 <wbr>唐先生女儿被杀最揪心 <wbr>[组图] 数《南京》十大撼人场面 <wbr>唐先生女儿被杀最揪心 <wbr>[组图]](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日兵角川(右一)最后放走了小豆子两人,并开枪自杀。片中很多类似的人性化的描述惹来了“美化侵略军”的质疑。 CFP供图
![数《南京》十大撼人场面 <wbr>唐先生女儿被杀最揪心 <wbr>[组图] 陆川全面回应《南京!南京!》观众质疑(组图)](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数《南京》十大撼人场面 <wbr>唐先生女儿被杀最揪心 <wbr>[组图] 数《南京》十大撼人场面 <wbr>唐先生女儿被杀最揪心 <wbr>[组图]](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高圆圆在片中表演的痕迹比较重,哭的时候基本没有眼泪却声音很大,不过陆川认为她演得非常好。
![数《南京》十大撼人场面 <wbr>唐先生女儿被杀最揪心 <wbr>[组图] 陆川全面回应《南京!南京!》观众质疑(组图)](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数《南京》十大撼人场面 <wbr>唐先生女儿被杀最揪心 <wbr>[组图] 数《南京》十大撼人场面 <wbr>唐先生女儿被杀最揪心 <wbr>[组图]](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教堂里,周围的人都向日本兵举手投降,只有小女孩懵懂不知发生何事。这样有力量的细节在影片中还有很多。 CFP供图
○初稿剧本是挺商业的,里面有高圆圆和刘烨的爱情,有刘烨的脱逃。
○我想给中国观众知道,在70年前我们输给了一个什么样的对手。
○有一场强奸戏,日本演员都不敢把手放到女孩子身体上,然后我跟他们讲,如果你不去真演的话,这些女孩子就得一直这么裸着,等到一演完的时候,他们立刻把衣服给她们合上,然后对着女孩子鞠躬,这是我亲眼看到的。
○将来DVD可能会有一个长版的导演剪辑版,3个半小时左右。
这是一部被王朔认为有可能成为“世界级名片”的电影。首映半日900万的票房,表明了这部电影的受关注度,可并不说明所有人都认为这将成为战争片的经典。实际上,关于表演、主题以及电影叙事的细节,观众都提出了相当尖锐的批评。其中,话题尤其集中在高圆圆的表演和对日本军队人性化的刻画上。导演陆川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全面回应了各种质疑。
关于日本:很多情节在美化侵略军?
陆川回应:我想让人知道,七十年前我们败给了什么人
看完电影之后,不少人觉得,这部电影里出彩的是那两位日本军官,角川和伊田。有些观众甚至担心,这两位出色演绎了军人状态的日本人,是否还能在日本本土有生存空间。因为在日本,南京题材的任何电影现在都处于禁映状态。但也有人说,其实这部电影不是日本演员出色,而是因为电影本身的重点就是日本人,陆川这是在美化侵略军。在《南京!南京!》中,日本人的形象与以往实在差别太大了。进城的时候小心翼翼,后来即使恶魔般杀人,也依然有着人性的一面。
记者:在之前的一些采访中,你曾经表达过这样一个观点:南京大屠杀之所以发生,是因为我们抵抗太严重了,他们就要报复。这样的说法,是否有为日本进行屠杀正名的嫌疑?
陆川:我不是那个意思。我只是想强调,大屠杀之所以发生,并不像以往我们在历史书上见到的那样,我们完全就是不抵抗,任由日本人去杀。我写剧本的时候看了很多资料,我们真的一直在抵抗。比如有一个日本兵的日记里提到,他们一个小队进城,刚刚走过一辆被烧毁的德国坦克,突然有一挺机枪从这个坦克里伸出来,把小队的人打死一大半,里面的两个中国士兵就是不跑,子弹打完了也不出来,最后被浇上汽油烧死。还有一个在日记里看到的是叫“街头巷尾的冷枪”,一个日本兵被冷枪打死,把开枪的拖过来一看,却是一个完全没发育好的小男孩。这种事看了很多,但我们的历史学家在提到大屠杀时,却并没有提到这些故事。
记者:那对于日本兵呢?他们刚进城时那种小心,对于失手打死平民时的那种恐惧,虽然很合乎情理,但也不算对他们美化么?
陆川:这电影我可以把他们拍成贴着仁丹胡的跳梁小丑。可我觉得这是对自己的侮辱。70年前你是败在这些人手里,但你败在小丑手里?70年前日本真的很强盛,一个步兵单兵一年可以有1800发子弹的实弹射击训练,我们能有10发就不错了。1943年以前我们拼刺刀拼不过日本人,必须是二对一。日本人在日记本上对自己参加的每一场战役都画有战略图,我们的军队文盲占百分之九十九。所以当你像以往那样去丑化日本兵以获得快感,那就等于不能去正视历史。我想给中国观众知道,在70年前我们输给了一个什么样的对手。
记者:据说你找这些日本演员也费了不少功夫?在拍摄过程中,他们没有什么难以理解的地方跟你发生争吵的么?
陆川:这些演员都是2006年选的,但来的基本上都是第二批了。当时第一批挑的大都是中国观众熟悉的人,但他们的经纪公司都没让他们来。但这些人演得也很不错,在拍摄过程中,我对他们还是很感激的。他们很多做法其实值得中国演员去学习,比如他们对戏的那种投入。电影里有一场戏是伊田杀了唐小妹之后走到大街上,突然有一个人大喊“我要回日本”,那句不是本子里面有的,而是这个日本演员小黑自己加的,然后伊田过去就给他一拳,这一拳打得特别狠,我觉得那个时候伊田就是伊田了,小黑也就是小黑了。
还有打鼓那场戏,两个日本演员大冬天的在长春光着膀子敲鼓。结果底下中国的群众演员还在说笑,日本演员就不高兴了,觉得拍这么严肃的戏怎么能够说笑呢,下来就给群众演员一拳,群众演员都是武校的,立马就围起来打那个日本演员,工作人员赶紧过去帮忙拉架。
还有一场强奸戏,他们都不敢把手放到女孩子身体上,然后我跟他们讲,如果你不去真演的话,这些女孩子就得一直这么裸着,然后我就告诉他们该放到什么位置,等到一演完喊的时候,他们立刻把衣服给她们合上,然后对着女孩子鞠躬,这是我亲眼看到的。反而是我们有些工作人员是嘻嘻哈哈的。
关于电影:节奏为什么有些跳跃?
陆川回应:从3700分钟剪到135分钟
《南京!南京!》时长135分钟,有观众认为,虽然片长两个多小时,但影片前部节奏有些跳跃,中间部分又有些冗长。此外,有些场景在情绪上缺乏一点过渡,比如一堆中国士兵刚被杀死,突然间范伟家打麻将的场面就出现了。陆川解释说,其实当初的版本还要长,因为面对跟着他拍了那么长时间的演员,他舍不得剪。好在,就算只剩这135分钟,也同样能够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
记者:在之前的一些采访中,你曾经透露说这部电影刚开始拍摄的有3700多分钟,真的有那么多吗?这样的耗片比看起来也太夸张了。
陆川:有点误传。3700多分钟是有的,但那些是几年下来拍摄积累的素材,并不是都要用到电影里的。我曾经试过像《赤壁》那样剪成上下集,后来还是剪成现在这样,将来DVD可能会有一个长版的导演剪辑版,3个半小时左右吧,我希望到时能够展现每个角色各自的命运。
记者:王朔给人的印象并不是什么电影方面的专家,为什么要请他来给你做参考意见?
陆川:当时是几个朋友说来看片,那时候我已经基本上剪完了,结果没想到王朔就来了,完全是意外。他虽然没有挂着电影专家的名头,但的确是一个比较尖锐的文化人。而他的意见的确是让我豁然开朗。这些话我在不同场合都重复过。他说:“把前面剪去一半,就是世界级名片。”他认为前半部分没有超越对南京大屠杀的固有模式。第二天,我就坐在那儿,把剪辑师叫来了,那天大概用了4个小时,剪了12分钟。不是谁逼着我剪,而是我认为这25分钟让这片子显得特别漫长。
关于演员:人们都说,高圆圆有点假
陆川回应:我对她满意,她演得好也应该
《南京!南京!》里面,如果说最让人不满意的地方,很多人会挑出高圆圆,认为她的“表演”痕迹太重,尤其是她在那里边说边哭的镜头,在整个电影里显得比较突兀。而在此之外,其他的主要演员,给人的印象都很深刻。甚至在走出电影院之后,还有不少人在讨论这个实际上是群像戏的电影里,究竟哪一个演员更加出彩。
记者:刚开始的字幕上,打着领衔主演:刘烨,高圆圆。但看完后的感觉,刘烨只是前面一段的主角,而高圆圆,看起来也没有特别多的戏份。之前你在一些采访中也说,在拍片的时候你改动很大,把刘烨给改死了。还有什么其他内容吗?
陆川:刘烨真的不得不死。虽然他的表演的确很精彩。但因为个头太高,1米86,站在一堆难民里,太显眼了。我是日本兵我也会把他拎出来。初稿剧本是挺商业的,里面有高圆圆和刘烨的爱情,有刘烨的脱逃。但那个剧本是在家里写的,很多东西都是想当然的。可是在拍摄现场一看,感觉他要能活出南京城几乎不可能,那是属于拉网式的对青壮男子的屠杀,差不多看见适龄的都杀掉了。结果刘烨和高圆圆这段感情戏拍了一半就不拍了。不过为了重新把这两个人物树立起来,我给刘烨和高圆圆加了一些戏。像刘烨巷战的戏,原本没有这么多,高圆圆被枪杀的戏也是后来加进去的。我宣布不拍的那天,刘烨很难过。那天他拿了把椅子,把自己藏到很深的城墙门洞里,一个人冲着墙坐了很久。我觉得很对不起他。因为他在电影里表现出来的那种状态,完全是巨星的味道。
记者:但大家的评价,高圆圆的表演痕迹还是有点重。你对她的表演满意吗?
陆川:我对所有演员的表演都很满意。高圆圆是女一号,她演得好也是应该的。让我评价的话,她可以算是脱胎换骨。圆圆一直给人的印象是很甜美的,有些像花瓶,但至少这个花瓶还比较纯净。刚开始找她时,我并不是很自信。不过我发现,她内心的道德标准比较高,挺像1930年代的那种女人,那个时候的女人内心是很干净的。有些人可能戏演得很好,可是最多也只是在演戏,像《南京!南京!》这样一部电影,很难藏住一个真正的人。这是我对电影的一个个人化的看法,我选演员的时候,首先选她是不是最大可能贴近这个角色。
记者:但听说你们两个在片场还经常吵架。
陆川:那是正常的,我们的意见经常有分歧。但她也在尽力配合我的要求。她在剧组,呆了整整一年,我听说在那之后,她不得不休息很长时间,靠听郭德纲的相声才恢复了情绪。我们吵架的内容,大部分都是情绪上的释放。经常是她说她的,我说我的,当然这一切都是从戏出发。很多时候甚至是为一些细节开始吵,比如这场戏你到底说哪句话,为什么说这句话,每个人都持有自己的观点。刚来片场,高圆圆就是个蹦蹦跳跳的小女孩,拍着拍着,人就开始变了,变急躁了还容易生气,逮住谁就跟谁急。其实之前她很与人为善的,所以我们都为她着急,怕她出事。我还强行送她回家呆三四个礼拜,结果她歇了两周又跑回来了。
关于剧本:为什么让拉贝下跪?
陆川回应:再帮我们,他也是德国人
《南京!南京!》的上映,直接面对的同类题材电影,就是29号开始上映的《拉贝日记》。但两者虽然背景相同,表述却大相径庭。《拉贝日记》中,拉贝是活菩萨,一直都对中国人抱有同情心,在担任国际安全区主席的时候,也是半主动的性质,甚至冲到杀人场上救出20个中国人。而在他离开的时候,更是受到了众多中国人的欢呼爱戴,像一位英雄一样走向了码头。但在陆川的电影之中,对于拉贝的描述,却显得低调而且负面得多。拉贝是在保护中国人,但南京国际安全区里,日军可以随便出没,随便抓人杀人,随便抓妇女出去强奸。甚至,在日本人要求他交出100名妇女当慰安妇时,他也只能照做。而到最后,他在被要求离开中国回德国时,觉得自己有负于二十万中国人对他的期待,只能向众多的送行者下跪。
记者:听说你最早的时候,就是要拍《拉贝日记》?
陆川:拍《可可西里》的时候,我对摄影师曹郁说,拍完这个,咱们拍南京大屠杀吧。当时只是设想,后来,深圳电影制片厂的人来找我,因为他们和好莱坞几个制片人一起合作想拍个反映南京大屠杀的电影。当时这些美国人给我的是根据《拉贝日记》改编的剧本,写一个德国人在南京拯救十几万难民的故事。准备那个剧本时,我不想拍《拉贝日记》了。我觉得一个中国导演去拍南京大屠杀,不能把故事浓缩成一个德国好人拯救中国难民,因为南京大屠杀的受难者是中国人、南京人,是30万人,如果只是归结到一个外国人对一群中国人的拯救上,就把这个主题给简化了。然后我看了半年的史料,用了1个多月时间写出了故事梗概,大概有1万多字。去了当年的香港电影投资洽谈会,把剧本大纲拿去参赛,结果拿了个奖。之后就充实剧本、找投资,正式筹备起这部电影了。
记者:既然你看了这么多资料,对拉贝的处理,为什么看起来跟《拉贝日记》相差得如此之大?
陆川:我还没看过《拉贝日记》,不知道他们最后是怎么处理的。但我在查资料的过程中,所看到的拉贝就是那样。人都是有立场的,再帮助我们,他也始终是个德国人,有些事情,不会有我们这样的感受。比如妓女这事儿,拉贝和魏特林的日记里都这么写:今天日本人到我们难民营要妓女,说你们这儿有没有妓女我们要带走。拉贝的日记里写的是“我们让他们带走了”,魏特林的日记里写的是“有些妓女自己站出来,我就让他们走了”。你要想象一下她们走时是什么时候,那是满城都在说日本人怎么强奸、轮奸、奸杀妇女的时候。如果都是中国人,可能他的叙述就不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