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价格5年涨10倍 掘金“三七”概念(股)
(2012-03-29 05:39:08)
标签:
股票 |
分类: 股票投资 |
三七价格5年涨10倍 掘金“三七”概念(股)
编者按:受持续干旱气候的影响,云南中药材价格最近也迅速反弹,三七价格5年涨幅已达10倍,今年内涨幅也达100多元,而天士力(600535)等药企也在云南加紧圈地种植三七。业内人士认为,三七价格后市或将维持高位,相关概念公司值得关注。
三七价格5年涨10倍 天士力等药企云南文山圈地种植
云南正在遭遇三连旱,三七产业链上的各路人士再次绷紧了神经。
“2007年三七价格最低的时候仅为现在价格的十分之一。”云南省文山州三七研究院院长崔秀明昨日(2月21日)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连续多年的大旱使三七的产量与需求量之间有一个不小的缺口。如果今年的旱情持续,将会进一步推升价格。相关资料显示,今年以来,文山三七价格每公斤已经涨了100元。
昨日下午,文山州三七特产局办公室的一位工作人员向记者透露,为了节约成本、把控质量,天士力(600535)、广州白云山和记黄埔中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白云山和黄中药)等多家国内知名药企已经或正谋划到文山建立自己的种植基地。
供需矛盾未解
公开资料显示,三七,又名田七、金不换,是中国特有的名贵中药材,云南文山是三七的主产地和原产地,种植历史已达600余年,素有“三七之乡”的美誉。前述文山州三七特产局工作人员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截至去年底,文山州的三七种植面积达9.79万亩,有7000多个种植户,总产值超过42亿元,产量占到全国的九成以上。此外,国内以三七为原料的药企有上千家。
“连续三年干旱使三七的产量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对三七整个产业链深有研究的崔秀明表示,去年文山三七产量为470万公斤,需求量却达到700万公斤,缺口超过200万公斤。干旱导致供不应求,价格一直处于高位。2007年价格最低的时候,才是现在价格的十分之一。
长期关注中药材价格走势的中药材天地网信息部主任蒋尔国昨日(2月21日)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称,在2007年价格比较低的时候,三七(80头)每公斤才四五十元,2009年开始疯涨,目前已涨到近500元/公斤。
“据我们监测来看,供需矛盾是价格上涨的主因,旱情只是助推因素之一。”蒋尔国称,2006年~2007年三七的价格非常低,许多“七农”因亏弃种,种植面积骤减,此后价格回升,“七农”扩大种植,但三七有一个生长周期,产能不能短时间恢复。
是否有炒作成分?
就三天前,云南省药材商会发出警示称,受连续3年干旱影响,云南中药材产量不断下滑,全省200多种中药材价格不断攀升。该机构统计,目前市场上的中药材品种80%都在涨价,年平均涨幅在30%左右。而据云南文山一位药材商人介绍,由于严重缺水,三七种植无法育苗、保苗,很多农户只能听天由命,三七产量急剧下滑。
去年康美药业(600518)被曝囤积数百吨三七,并获利1.2亿元。现在价格处在高位的三七的背后是否仍有囤货炒作者的身影?
对此,崔秀明表示,现在三七价格处于高位,药企肯定不会在此时囤货,如果此时囤货炒作一旦价格回落,药企将损失惨重。蒋尔国亦认同崔秀明的观点,他表示,目前未见药企囤货炒作的迹象。
此外,一家药企的高管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由于三七价格暴涨,该厂生产的复方丹参片几乎无利润。在价格如此高的时候,今后大幅跌价的可能性很大,企业肯定不敢贸然囤货。不过他们尚有一年的三七储备。
蒋尔国认为,三七短期内还会有一定的涨幅,估计明年供不应求的状态将会得到缓解。从目前来看,虽然云南再遇旱灾,但是由于三七还未到出苗的时间,所以现在尚未有大的影响。不过,如果旱情持续一个月以上,将会对三七的产量造成较大的影响。
药企“跑马圈地”
三七价格的涨跌不但牵动资本市场的神经,更是牵动着上千家以三七为原料的药企的神经。
昨日 (2月21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多个渠道获悉,包括天士力、白云山和记黄埔等多家国内知名药企已经或正谋划到文山建立自己的种植基地。
文山市政府网的信息显示,从2010年起,天津天士力集团通过其全资子公司云南天士力三七种植有限公司出资1.36亿元,拟用7年时间(2010年至2016年)建设三七良种育苗基地1080亩、三七生产基地5400亩,项目建设达到设计目标后将年产优质三七450吨、储备三七药材100吨。天士力成为国内第一家到文山市投资三七种植业的制药企业。
此外,天士力公告显示,公司同意向云南天士力三七种植有限公司增资13132.58万元,由其具体负责实施“三七药材储备及种植基地建设”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昨日下午,《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多次致电天士力董秘办,电话始终处于无人接听的状态。
由广药集团白云山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与李嘉诚旗下和记黄埔合资成立的广州白云山和记黄埔中药有限公司早在2010年就已谋求在文山州建立三七中药材种植基地。当年3月,公司公告显示,白云山和黄中药与云南省文山州砚山县人民政府于2010年3月草签框架协议,双方共同在云南文山州进行万亩三七GAP产业化示范基地——文山白云山和黄中药三七GAP产业化基地建设。
昨日,白云山和黄中药相关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表示,目前文山州的三七种植基地的项目在稳步推进中。此外,相关媒体报道称,丽珠集团(000513)、梧州制药到文山洽谈基地建设也正浮出水面。
该人士表示,公司希望三七的价格处于一个平稳的状态,从长远来看,三七价格的暴涨或暴跌对整个产业链都是一种伤害。三七的暴涨给一些以此为原料的药企带来了很大的成本压力。这正是药企争入文山圈地种植的原因。
三七价格上涨三倍难以回落
持续干旱正使云南省中药材种植业面临考验,作为三七、天麻、当归等中药材主产区,云南中药材价格的上涨牵动着下游药企的神经,其中尤以三七为甚。云南文山三七研究院院长崔秀明21日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伴随灌溉等种植成本快速上升,年内三七价格下行的预期被打破,下游中药企业将在高位承压。
干旱打乱降价预期
崔秀明介绍,根据中药材价格变化规律,原来预计三七等中药材价格在2012年会进入下行通道,但受到干旱因素影响,市场实际价格始终坚挺,价格上涨周期得以延长。
据介绍,云南省文山县的三七产量占到全国市场的98%左右,种植面积达10万亩,去年产量约470万公斤,预计今年种植面积可能有所扩大。但大旱可能对三七的单产造成影响,种植户需买水灌溉,推升了种植成本和现有产品价格。据介绍,新种的三七3月份方能出苗,总的产量关键看3至5月份的降水情况。
文山县三七批发商方女士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连续大旱使三七价格持续暴涨,80头的三七价格从2009年初不到100元/公斤暴涨到2010年初300多元/公斤,目前在370-420元/公斤之间,春节后涨幅巨大。由于近年药材价格暴涨,三七种苗价格和劳动力成本均在一年内出现翻番,药材价格维持高位。
下游药企继续承压
昆明制药(600422)相关人士21日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公司产品需使用三七作为原材料,如果干旱持续不退并推动三七、天麻等中药材价格继续攀升,公司面临的成本压力会加大。而云南白药(000538)、片仔癀(600436)、白云山A(000522)等对三七消耗量较大的企业也面临同样问题。
崔秀明表示,一般而言,制药企业会在新药材上市时储备一年左右的库存。而文山三七价格的持续上涨对下游制药企业的确构成很大压力。目前中药材原材料大幅涨价,药品价格却始终受到管制,许多企业对高价三七扛了三年。虽然注射剂等议价空间大的中药品抗压能力强,但许多口服制剂制品已出现亏损。他认为,三七价格过低会影响农民种植积极性,价格过高则打击药企积极性,都不利于行业发展。
东兴证券一位研究员表示,2009年以来,干旱导致的产需严重失衡造成三七价格一路飙涨至2010年4月份时的485元/公斤,并激发心血管类中药材价格飙升,给中药企业带来巨大成本压力。未来中成药企业需采用自建GAP原材料种植基地或采取订单农业模式,才可以保持稳定、规范、可持续的发展。据云南文山三七种植户介绍,目前云南白药建有GAP种植基地,而昆明制药多通过与他们签订订单的方式稳定中药材来源。
三七价年内涨幅100多元
昨日上午11时许,昆明菊花村药材批发市场,一片寂静,各药铺门前往来的商客寥寥无几。市场内,一药铺店前的地上正晾晒着三七药材,店主则凑到另一药铺前闲聊。
就在数小时前,网上已传遍:受连续3年干旱影响,云南中药材产量在不断下滑,全省200余种药材价格不断上涨。这一消息的发布者是云南药材商会。同时省药材商会称,目前市场上的中药材品种80%都在涨价,且年均涨幅在30%左右。
菊花村药材批发市场是云南较大的药材市场之一,昨日从该市场上,记者了解到,大多数三七的价格,在年前就已经涨价了,品类不同,其价格在每公斤300-600元之间不等,年内涨幅达100多元。
部分三七药材销售商表示,开年以来还没有下去收过三七药材,现在售卖的三七还是年前的,云南的三七多是从文山运上来的。一位刚从文山收三七回来的药商告诉记者,今年的三七价格在产地就涨了60元。他表示,价格上涨还是因当地干旱影响。
另外,记者了解到,因连续几年干旱,昭通天麻价格也明显上涨。受访的药材商均称,药材在近期内估计还要上涨,现在只是稳定年前的价格。
云南文山构建电子交易平台三七收入两年翻一番
近年来,云南省文山市大力推行标准化种植,构建现代电子交易平台,三七在国内国际市场上占有率和竞争力明显增强。为改变传统交易模式,文山依靠现代电子信息技术提升文山三七交易水平,2011年3月,文山市引进云南恒源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与文山特安呐公司合作,投资1000万元在三七工业园区建成了文山三七电子交易市场。随着三七电子交易市场的投入运营,三七原料交易模式由原来的现场现货交易向中远期订货交易、招标交易、拍卖交易、网上挂牌交易等模式拓展,进一步促进了三七产品销售。据统计,2011年文山市累计销售三七干品65万公斤、七花7.4万公斤、茎叶33万公斤、红籽16.8万公斤、种苗83609万株,实现销售收入8.99亿元,同比增长47.5%,比2009年翻了一番。
方正证券据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信息中心监测,自2010年9月以来,同比受监测的537个品种中有70%-80%的药材价格每个月同比上年同期都有所上涨。方正证券提示成都中药材价格指数继5月底创出4.44%的周涨幅后,上周继续上涨1.34%。方正证券提示中药材在3月大幅上涨,4月走势平稳,5月下旬再次出现大幅上涨。方正证券提示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信息中心近期发布的监测数据也显示,在过去的5月,537个药材品种中,同比上涨的约占总量69%。其中,21%-50%涨幅段的药材品种数量最多,占40%,涨幅在181%-300%及以上的有16个。但根据安国药市信息,进入6月,商家面临封库养护,药材交易进一步放缓,高价品种、前期涨幅比较大的品种价格开始回落。价格变动的112个品种中,涨价品种52个,落价品种60个,落价品种从数量上超过涨价品种,三年来整体行情上涨有可能会告一段落。
方正证券认为从价格涨跌的成因来看,去年在流动性充裕背景下受游资炒作比较明显,而今年受气候因素影响较大,干旱减产导致供给减少。
方正证券提示从去年以来,中成药制造业受到上游原料价格持续上扬和价格下调的双重不利影响,已经影响到康缘药业(600557)、江中药业(600750)、亚宝药业(600351)等部分中成药制造企业的盈利能力,股价表现一般。
方正证券提示而涉足人参资源整合的紫鑫药业(002118)和康美药业等涉足中药饮片和中药材贸易业务的公司则在去年受到热捧,去年下半年股价表现不俗,今年受到行业整体估值下调的影响也向下盘整了一段时间。
方正证券认为,中成药盈利能力受影响主要是由于主要大部分重点产品都进入医保,而医保产品的定价由政府管控,这些制剂产品的价格调整普遍滞后于成本的上涨。方正证券认为这一定价机制下,那些囤积中药材原料相对较少而相应材料价格上涨较快的企业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大,反之那些对上游中药材资源掌控能力较好的企业受到的影响较小。方正证券认为在前期政府普遍调控基本药物和医保药品价格的背景下,中成药企业的经营业绩会受到明显的冲击。之前“蜀中事件”引起了业内对 唯低价是问的药品招标“安徽模式”进行反思,对产品质量的尊重、用药安全有效性和行业健康发展的考量将会更加醒目的进入药品管控当局的视野。据行业人士透露,国家发改委近期将启动全国中药材价格供应情况调研,制定科学的中成药定价机制,基本药物中的102种中成药有望迎来价格调整。这无疑将对中成药制造企业带来利好。
方正证券认为基于中药材价格的上涨难以持续,中成药企业盈利状况必然重归合理水平,估值也已经回归合理水平,中药企业仍将存在良好的投资价值。方正证券主要看好以下几类投资机会:一是研发能力突出的现代中药企业,中药材占成本比重相对较小,而政府定价按理应予以一定的优惠,如康缘药业、益佰制药(600594);二是品牌地位突出、自主定价能力相对较强的快速消费类品牌中药企业(生产OTC、保健品为主),如东阿阿胶(000423)、云南白药;三是对上游中药材资源掌控能力较好的中药企业,如康美药业、昆明制药(600422)。
投资要点
本月中药材价格大部分环比持平或上升。2011年12月我们跟踪的19种主要中药材及白糖的价格,13种环比持平(川芎、丹参、当归、红参、黄芪、两面针(600249)、太子参、红花、野菊花、冬虫夏草、茯苓、连翘、水蛭);
4种环比上升(三七、板蓝根、党参、金银花);3种环比下降(黄芩、石斛、白糖)。其中,两面针、冬虫夏草的价格处于5年来的最高位。
本月中药材价格大部分同比下降。本月我们跟踪的19种主要中药材及白糖的价格6种同比上升、11种同比下降,3种同比持平。丹参、党参、红参、黄芪、太子参、冬虫夏草价格本月份同比上升;三七、川芎、当归、黄芩、红花、金银花、野菊花、石斛、茯苓、连翘、白糖价格同比有所下降;板蓝根、两面针、水蛭价格同比持平。
我们预计:三七、丹参、党参、红参、黄芪、黄芩、川芎、当归、两面针、石斛、冬虫夏草、水蛭、白糖价格未来将维系高位运行;红花、金银花、野菊花、茯苓、连翘伴随下游不断进入使用旺季价格有望转稳回升;太子参未来价格呈现高位震荡之势;板蓝根未来价格将有望有所回落。
康美药业:进入饮片产能释放爆发期
机构:申银万国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罗鶄,娄圣睿 日期:2012-02-06
投资要点:
上周我们走访了康美药业普宁本部,公司各项业务运行健康,未来几年成长明确,中药饮片随着产能释放,有望成为增长引擎。
中药饮片,朝百亿进军:2011年产能1.5万吨,预计营业收入12亿,成都子公司11年11月投产,新增产能8000吨;北京饮片子公司预计12年9月投产,新增产能8000吨;亳州饮片子公司预计12年底13年上半年投产,新增产能8000吨;四川阆中高毛利率的毒性饮片预计12年底投产,新增产能2000吨。
医院和零售终端开发顺利,预计释放产能能够顺利销售,我们判断2012年、2013年饮片收入增长40%、50-100%,从而推动该业务利润增长50%、60-110%。
2012年开始华东、华北和西南均成为终端开发重点,今明两年有望大幅突破,中药饮片将朝着百亿进军,该业务盈利能力高且稳定。
新开河人参,朝十亿进军:初步估计2011年销售2亿左右,预计2012-2013年年均量增30%,随着品牌价值提升,年均价格上涨30-40%,从而推动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70%,利润增长80%以上。
中药材流通,定位为产业中间服务商,市场份额稳步提高:传统依靠价涨的贸易业务占比逐步下降,更多的转向中间服务商,直接向下游客户提供可以溯源的高品质中药材。未来中药材流通业务分成四部分:直接面向大型中药企业和大型品牌零售药店提供产地粗加工优质药材,赚渠道缩短后的稳定盈利;部分粗加工的优质中药材通过药材市场药商销售至中小型中药企业和中小型零售药店、诊所,例如亳州市场上万家药商,公司可能选取上千家成为公司品牌药材销售员,覆盖中小终端;亳州市场场内交易,用几年时间逐步达到30%占比;其他的中小药商收取租金。2011年中药材流通业务大幅扩张,预计营业收入28亿,增长超过100%,毛利率稳定在前三季度水平;2012年在转型中稳步发展,不考虑亳州市场增量,预计收入增长30%,毛利率稳定在2011年水平,从而利润增长超过30%;2013年开始全面转型,预计规模大幅增长。
致力于领跑行业规范,从而从逐步规范的行业受益:公司之所以打造中药材全产业链,就是致力于成为中药材行业规范的引领者,配合国家中药材溯源大方向(追溯产地),从药材产地粗加工开始,一直到终端,保障药材质量好,推动产业健康发展,从而公司能跟随健康发展的产业壮大。
调低2011年盈利预测6%,12-13年仍将快速发展,流通业务利润占比下降:
2011年四季度处在药材价格下跌的环境中,我们判断,药材没有发生减值状况,但公司为控制风险,收缩了贸易业务,我们调低盈利6%,至0.47元,净利润同比增长45%;2012年我们预计饮片收入增长40%、利润增长50%,人参收入增长70%、利润增长80%,流通业务收入增长30%、利润增长超过30%,因此净利润增长仍有望实现50%,我们预测增长48%,EPS0.70元;2013年我们预计饮片收入增长50-100%、利润增长60-110%,人参收入增长70%、利润增长80%,流通业务收入大幅扩张、利润看业务结构但不会低于30%增长,因此综合净利润增幅超过35%,我们预测增长36%,EPS0.95元。
估值有望稳步提升,是一支可以获得超额收益的股票:2012-2013年PE18倍、13倍,公司三大业务发展空间巨大,目前股价安全边际极高,随着流通业务转型成功,公司是一支估值可以稳步提升的股票,未来几年有望可以给资本市场提供超额收益,我们维持买入评级。
丽珠集团:加强制剂销售,毛利率有所提升
机构:天相投资顾问有限公司 研究员:彭晓 日期:2011-10-25
2011年1-9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2.64亿元,同比增长13.11%;营业利润3.43亿元,同比减少15.33%;归属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2.81亿元,同比减少14.75%;基本每股收益0.95元/股。
加强制剂销售,毛利率有所提升。受卫生部重点整治抗菌药物影响,抗生素市场低迷,公司头孢类原料药销售收入同比大幅下降。同时,主要产品抗肿瘤药参芪扶正注射液因原材料价格上涨较快,毛利率明显下降超过10个百分点。但公司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加强制剂产品及新产品的推广,因收入中毛利率较高的制剂类产品占比提高,公司综合毛利率为55.01%,同比仍提升3.02个百分点。
费用率增加,公允价值减少影响利润。主要由于加强制剂类产品推广,销售费用率同比增长6.15个百分点,公司期间费用率同比增加6.33个百分点,抵消毛利率提升。此外,因公司投资的证券价格下跌,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为-1533万元。致使公司利润出现负增长。
丽珠制药厂新厂迁建项目进展顺利。3000万支/年激素冻干车间于2011年6月取得GMP 证书,并正式投产。针剂车间预计可于明年5月份投产。固体制剂等车间也开始建设,随新厂区多个项目逐步投产,将进一步增公司制剂主业,提高盈利水平。此外,公司5月公告开始在宁夏进行原料药基地项目建设,也未来产能扩充及新品开发打下基础。
疫苗和单抗是长期看点。公司将研发重点转向抗体药物和疫苗领域,进军生物制药领域。2010年4月丽珠集团与广东华南新药创制中心、广州银河阳光生物制品公司签署了疫苗产品技术转让暨产业化合作协议,微载体细胞悬浮培养技术生产的乙脑疫苗已经报批生产批件,预计2012年可以上市;乙肝疫苗和狂犬病疫苗已拿到1期临床批文;此外,公司与健康元(600380)共同成立单抗生物技术公司,重点投入单抗产品的研发,目前公司选择抗风湿药物作为突破口。疫苗和单抗将成为公司未来5-10年持续增长的看点。
盈利预测及评级。预计公司2011-2013年EPS 分别为1.26元、1.66元和1.99元,最新收盘价计算,对应的动态市盈率分别为16倍、12倍和11倍。目前估值偏低,维持公司“增持”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1)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2)新产品推广不达预期;3)证券投资等公允价值大幅波动。
天士力:厚积薄发,快速增长可持续
机构:安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邹敏 日期:2012-02-13
报告摘要:
本文核心要点:我们认为,2012年医药行业政策方面仍然具有相当的不确定性: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试点;新一轮药品招标采购;县医院试点公立医院改革,而天士力凭借前瞻性的创新投入,厚积薄发,占据了现代化中药创新的高点,也取得了在行业变革中有利的地位,我们预期公司受政策负面影响较小,甚至有望从行业变革中受益。我们小幅调高2011-2013年的EPS预测至1.33元,1.55元和1.95元(原先预测分别为1.30元,1.50元,1.89元)。调高评级从“增持-A”至“买入-A”,我们维持12个月目标价50.0元,目标价对应2012年、2013年PE分别为32.3x和25.6x.
海外市场认证和国内基药市场发展打开复方丹参滴丸(丹滴)的成长空间。我们认为,公司对外进行海外主流市场认证,对内培育基层销售队伍的策略正在打开丹滴的成长空间。在此策略下,2008年下半年丹滴的增速开始回升,2010年增速超过15%,2011年增速有望达到25%。我们认为作为一个组分简单、疗效确切的品种,丹滴最终通过FDA临床并实现全球销售的可能性较大。一旦进入全球市场,丹滴的目标空间将可能参照国际专利药的销售体量,达数十亿美元。目前FDA三期临床仍在沟通方案阶段,但结果重于时间。
中药现代化的一面旗帜,政策降价风险较小。丹滴通过FDAII期认证作为十一五期间我国医药工业的主要成绩之一被写入医药工业十二五规划,反映出国家的高度重视。我们预期,在国家鼓励创新的政策导向下,丹滴在基本药物独家品种的价格调整、招标采购中将处于非常有利的地位,被降价的风险较小,相反,公司在招标过程中有望受益,利用医改推动全国基药价格统一,反倒可以把部分地区原先执行的偏低的价格给调整过来。
二线产品受益新进医保效应快速增长,中药粉针新产品进入收获期。我们预计养血清脑颗粒2011年增速达35%;水林佳是优质优价,预计2011年增长30-40%;芪参益气滴丸,已解决了与丹滴的区别定位问题,预计2011年增速在50%以上。中药粉针产品系列,我们预计益气复脉2011年销售收入过亿,新产品丹参多酚酸开始销售,公司今年有望进一步理顺中药粉针的销售体系,2012年销售收入有望快速增长。生物药新产品还处于市场导入初期。
行业优胜劣汰的背景下,公司的资源集聚效应开始显现。公司2011年11月收购辽宁仙鹤制药的背景即是对方股东无力进行新版GMP改造。我们认为行业政策正在加速挤出经营不善的公司,公司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政府公关能力,现在已是现代化中药的先行者,未来将成为行业变革过程中的整合者。
风险提示:公司同时开展医药商业业务,存在对资金需求较大的风险;复方丹参滴丸因基数较大增速不达预期的风险;新产品推广不达预期的风险
白云山A:收入稳定增长,内部整合显成效
机构:天相投资顾问有限公司 研究员:彭晓 日期:2011-11-07
2011年1-9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8.43亿元,同比增长7.60%;营业利润2.58亿元,同比增长29.02%;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2.10亿元,同比增长24.83%;基本每股收益0.4478元。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08亿元,同比下降3.94%;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5054万元,同比增长14.45%;基本每股收益0.1077元。
充分利用品牌效应,收入稳定增长。公司作为广药集团旗下的两个上市公司之一,充分利用广药集团11X战略和大南药平台提升白云山品牌价值。今年,医药行业受发改委连续两次降价及抗菌素新规即将出台影响,化学药行业上市公司虽然收入增加,但净利润增长普遍低于收入增加,上市公司盈利能力降低。公司受物价持续上涨、各地基药招标价格不断调降、中药材等原辅料及各项成本费用上涨等因素影响,公司综合毛利率略有下滑,主要产品阿莫西林、一力咳特灵、头孢克肟、清开灵、小柴胡、头孢硫脒、头孢呋辛钠、阿咖酚散,虽然短期受政策影响较大,但长期来看,公司将依托品牌受益于基药放量。
内部整合显成效。公司自2008年下半年开始对下属各企业进行营销改革,以白云山股份公司名义统一招标,2009年下半年成立营销中心统筹白云山制药总厂、何济公、光华的营销工作,营销形势不断向好的同时,公司期间费用率呈逐年下降趋势,2009年、2010年期间费用率分别为31.20%、28.28%,今年前三季度期间费用率为26.18%,较上年同期降低2.08个百分点,其中销售费用率降低1.36个百分点至14.05%,管理费用率降低0.56个百分点至10.78%,财务费用率降低0.16个百分点至1.34%。通过扩大销售规模、压缩成本、控制费用等措施,缓解成本上涨和药品降价带来的双重压力,使公司在综合毛利率下降的情况下实现了收入和利润的较快增长。
白云山和黄牵手王老吉。2011年3月3日,白云山和黄埔与广州王老吉药业合作签约,王老吉药业为白云山凉茶的全国总代。王老吉拥有国内完善的销售网络,而和记黄埔则在香港、东南亚拥有庞大的销售网络,虽然白云山和黄与王老吉是两家相对独立的公司,但均有广药集团的背景,两者的牵手将充分实现渠道优势互补,在深入合作开拓国内市场的同时,也可充分借力两个企业合资方庞大的海外销售网络,进军海外市场。二者的合作是广药集团一体化战略的首个落地项目,未来广药集团旗下各子公司之间将充分利用一体化战略进行互动式扩张。
未来看点。一、和记黄埔向上游产业链延伸,扩展其三七、丹参、板蓝根、穿心莲等原料GAP认证基地,公司产业链得到完善,对原材料上涨等不利因素抵御能力增强。二、广药集团“振兴大南药”发展战略规划把销售收入从目前的270亿增长到2015年600亿,其主要的策略是整合旗下众多资源与外延扩张,白云山作为广药集团下属的2家上市公司之一,必将从中受益。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11-2013年每股收益分别为0.57元、0.73元和0.97元,按照最新收盘价计算,对应的动态市盈率分别为20倍、16倍和12倍。公司是国内知名品牌普药企业,受益于此次医改对基层普药市场需求释放的推动,维持公司“增持”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药品降价幅度超预期;基层普药放量低于预期。
昆明制药:三七系列快速增长,业绩略超预期
机构:民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李平祝 日期:2012-02-21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我们认为公司的主打产品血塞通作为基药品种,2011年招标成果较好,拥有放量的潜力。同时,我们看好公司营销改革与基药放量的配合。血塞通系列对公司的净利润贡献在40%左右,该系列产品在基层的放量将为公司增长主力,预计2012-2014年EPS分别为0.60元、0.81元和1.04元,以2月17日元收盘价13.89元计算,对应PE分别为23倍、17倍和13倍,维持“强烈推荐”评级。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