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退市制度的怪现象

(2012-01-28 12:24:12)
标签:

转载

分类: 股票投资

    相对于严苛的上市规则,中国股市的淘汰机制即退市制度却相当宽松,被学者指为“花瓶”、“形同虚设”。统计显示,自2001年PT水仙首家退市,统计显示,沪深股市仅40来家垃圾股退市,比例不足2%。而自*ST联谊于2007年12月退市后,四年来两市再无一家垃圾股退市。而中国股市上,不死的垃圾股则比比皆是。例如*ST星美,作为主板的一家上市公司,其2008年总资产仅剩5万元,因为长期亏损或微利,公司仅靠卖地、卖厂、卖机器过日子,公司严重资不抵债,只因报表重组可以规避“连续三年亏损”的暂停上市标准,所以这样一家规模不如“个体户”的空壳公司,照样能够毫无障碍地挂牌交易。这一活生生的案例已然成为了A股的一大笑料。直至今日,*ST星美的2011年三季报显示其每股收益仅为0.0024元。其资产总计1089万元,总负债则达到了2454万元,也依然处在严重资不抵债状态。

像这样的A股公司并不少见。目前,A股市场上存在一个累计数量超过150家的ST垃圾股族群。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正是备受诟病的主板退市规则。长期以来,主板市场实行最长为3年的退市警示制度,即一年亏损戴帽,两年亏损戴星,三年亏损暂停上市,第四年仍然亏损则退市。现实中,对亏损股进行重组概念炒作已成恶习。而这一复杂冗长的退市时间规定,也历来被各界指责为形同虚设,甚至被激进学者称为“中国股市的万恶之源”。因为这一规则中的可操作空间巨大,许多公司连续亏损两年后,往往年底会编造出一些重组故事,或者通过财政补贴、卖股卖资产等方式,将年报“扭亏为盈”,规避了退市风险,下一年再继续演绎亏损垃圾股不死神话。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指出,退市制度失效除了导致垃圾股爆炒与过度投机等恶劣结果外,更大的危害在于,垃圾股股价严重高估扭曲了整个股市的估值体系,进而抬高二级市场平均市盈率,推高一级市场新股发行市盈率,这是导致股市信号失真的根本原因之一。因此,必须尽快改革和完善退市制度,恢复股市的淘汰机制,震慑垃圾股的爆炒与过度投机。

2011年11月28日,在千呼万唤之后,深交所发布了新版《创业板退市制度征求意见稿》,以作为完善主板市场退市机制的试金石。但业内人士并不买账,认为新增加的“公开谴责3次”等退市条件,略显空泛,实质性内容不多,并且有较大的松动空间,最终实施可能会“雷声大雨点小”。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称,从《意见稿》的几条规定来看,很难起到实际作用,制度没有实际意义。而且,这几条没有涉及问题的本质,如公司资金使用状况、财务标准、虚假信披等,还不如主板的退市制度。而财税专家马靖昊在微博中分析,“目前A股没有最近36个月内累计受到交易所公开谴责三次的先例,基本上也不可能达三次。”

对于目前艰难探讨的中国股市主板退市制度的完善,董登新教授提出建议,认为应对之策就是要重构退市制度。

其一是缩短现有“亏损退市法则”的退市周期,将“连续亏损4年退市”的条款修订为“连续3年亏损直接退市”,废除“宽限期”,从而降低报表重组的道德风险。

其二,借鉴深交所创业板退市制度设计理念,增设“资不抵债退市标准”、“成交量退市标准”及“1元退市标准”,引导投资者学会用脚投票。

其三,构建场外市场(OTC),打通上市公司的“死缓”通道,凡是退市公司,直接“转板”到OTC市场交易,省去监管成本。

新年新企盼,随着监管方和各界对中国股市各种顽疾的认识和重视,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的股市能够真正实现宽进严出,优胜劣汰,改变目前企业退市难于上市的怪现象。

来源:北青网 作者:张艳丽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