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掘金医药流通业 认准三大秘方
(2011-04-18 14:54:01)| 分类: 股票投资 |
2011年04月18日 08:38 来源: 中国证券网
“十二五”掘金医药流通业 认准三大“秘方”
医药流通行业的“十二五”规划即将出炉。根据《全国药品流通行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规划的具体目标,“到2015年,通过鼓励支持企业兼并重组和充分市场竞争,培育1~2家年销售额过千亿的跨地区全国性大型医药商业集团、20家年销售过百亿的区域性大型医药企业,药品批发‘百强’企业年销售占全行业年销售总额80%以上。”
由此可见,整合是未来5年医药流通行业的最大看点。而《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发现,在整合的大背景下,医药行业的投资机会将呈现出3大方向。
目标:从分散到集中
根据SFDA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统计,我国目前拥有7100多家已注册的医药生产企业,流通批发企业达13000多家。截至2009年,我国有20291家医院,其中三级医院为1233家,二级和二级以下医院达19058家。另外,分散于城市乡间的社区服务终端、城市药店终端、县乡镇以下医疗机构和药店更是不计其数。显然,我国医药行业呈现出“梨形”特征,即上游小,中下游大。
而目前,处于中间环节的医药流通行业呈现出极度分散的状况。根据中国医药(600056)商业协会2009年度数据,目前销售过百亿的企业只有8家。排名第一的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销售额为650亿元。百强企业2008年的销售收入仅占全国医药商业销售总额的67.29%。这其中,中国医药商业领域前三强的行业集中度仅有20%,这与美国的96%、日本的67%,还有较大差距。
另外,在行业整顿的大背景下,小型医药流通企业的 “灰色收入”大幅缩小,招投标形式、药品价格政策的变化也是促使底价代理模式转型的重要因素。
因此,医药流通行业的整合势在必行。而在过去一年,不少小型医药流通企业被国药控股、上海医药(601607)等集团公司收购。
比如,2010年4月,上海医药(601607,收盘价21.10元)发布公告收购广州中山医医药有限公司,后者主营医药产品批发业务;2010年12月,决定收购ChinaHealthSystemLtd.(简称CHS),后者的实质性资产为中信医药实业有限公司,此举的目的是将此公司作为华北地区重点医药分销网络平台,力争在华北地区尤其是北京市场取得战略突破。
未来,医药行业将呈现出“葫芦形”特征,即两头大,中间小。
指标:紧盯毛利率
目前医药流通企业留给投资者的印象就是毛利率低下,这是由医药流通领域的低门槛造成的。虽然当年一个存储仓库、几辆冷冻车就可开一家医药公司的局面已不复存在,但长期的恶性竞争使得行业毛利率持续低下是不争的事实。
数据显示,作为行业龙头,国药股份(600511)(600511,收盘价21.50元)、上海医药、九州通(600998)(600998,收盘价13.97元)3家的医药流通业务的毛利率分别为8.19%、8.57%、5.91%(中报)。而对于其他区域性或者更小型医药企业的医药流通业务来说,毛利率更为低下。比如,一致药业(000028)(000028,收盘价28.80元)医药批发毛利率为5.76%,南京医药(600713)(600713,收盘价13.39元)为5.8%,*ST金花(600080,收盘价8.43元)医药工业的毛利率高达63.58%,但医药流通业务的毛利率竟只有1.66%。
“目前医药流通行业的格局导致整个行业在过去几年毛利率不断下跌,整个行业平均净利润率不到1%。”瑞银证券医药行业分析师邹敏指出,这种格局在之前的美国和日本也出现过,所以,市场在看到医药流通行业的低利润率时,也应该看到这为行业整合和兼并提供了条件。
邹敏指出,在“十二五”期间,医药流通行业的整合将形成众多医药公司、少数流通大企业、众多医院药店的商业业态,这种业态决定了医药流通企业的利润率可能大幅上升。这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上海医药。邹敏指出,目前上海55%的市场由上海医药控制,而上海医药毛利率的提高其实反映的是区域寡头要价能力的提高。在“十二五”期间,医药流通行业不仅存在着行业整合的外延式机会,更存在行业盈利能力回升的内生式机会。由此可见,毛利率将成为衡量医药流通企业价值的重要指标。
(每日经济新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