摊开地图,茂宜岛怎么看都如同人的形象,有头颅有躯干,至于是婴儿或女人头像,就靠观者的想象力了。然而在飞机上,只能看到连绵的高耸山脉,深深峡谷和山脉尽头蓝色的海洋,以及白色风机队列在山坡上划出的弧线。倘若处于更高位置,就能看到茂宜列岛的图案了。茂宜主岛和周边小岛,原本是火山喷发所铸造的连体,自从二万年前海水淹没低洼峡谷之后,就变成如此模样了。
茂宜岛是夏威夷群岛的第二大岛,面积一千八百多平方公里,相当于一个半崇明岛,人口却只有区区的十四万。这个地处太平洋中北部的人烟稀少的海岛,很难想象与中国近代史有极大关系,也很难想象一百多年前在此岛成长的中国少年,竟是腐朽的大清王朝的掘墓人。正是他号召带领的万千大众,终结了长达二千多年的中国帝王制度。
此人正是孙中山。1878年,12岁的孙中山来到夏威夷,投奔被称为茂宜王的大哥孙眉。此时的孙眉已完成了从广东移民到夏威夷巨富的身份转变,在茂宜岛拥有牧场三万亩。他安排孙中山进入檀香山最好的学校读书。从封闭的大清国坐船移居海外的历程和西方教育,让孙中山开阔了眼界和胸怀,读初中期间便确立了“改良中国,拯救同类之愿”,“当时所怀,一若必使我国人人皆免受苦难,皆享福乐而后快。”(见孙中山广州岭南学堂《无学问无以建议》的演讲)。1894年,孙中山在夏威夷成立了兴中会,吸引华侨参加。他奔波于美欧、日本、南洋,在世界各地宣扬革命,募集推翻满清的经费。此后在中国组织了十次武装起义,屡败屡战,终于迎来了1911年的武昌起义,推翻了残暴的满清王朝。
可以说,没有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坚持不懈的启蒙和发动,没有美欧、南洋、日本华侨的鼎力支援,要推翻统治中国276年的满清王朝是难以想象的。这是一条宝贵的历史经验。在满清制造的万马齐瘖的灾难局面中,唯有先从接受先进观念的华侨群体中得到广泛支持,以此拉开国内反封建反帝制的大幕,才可能取得革命的成功。孙中山喊出的“华侨是革命之母”并非是一句空泛的口号,而是凝聚了万千华侨的力量和鲜血。从兴中会会员中华侨占70%,到“凡华侨所到之地,几莫不有同盟会员之足迹”;从倾其家产支援革命的孙眉,以及为祖国捐献巨款的海外华侨,到十次反清武装起义中前赴后继的华侨勇士,呈现了华侨在辛亥革命中的重大作用。在中国近现代抗击外国入侵,乃至改革开放浪潮中,都可以看到爱国华侨的卓越贡献。事实表明,海外强大的华侨群体,永远是祖国前进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夏威夷有七尊孙中山雕像,显示了先行者孙中山在夏威夷华裔民众中的份量。在茂宜岛的一处孙眉牧场旧地,青山秀水中有一座“孙逸仙公园”,红柱绿瓦的中山堂、“天下为公”牌坊和移民亭引人注目。耸立的孙中山雕像,似乎炯炯有神地遥望着遥远的祖国,关注着那里的变化。我们清楚,这座雕像与中国无数的中山纪念堂、中山公园里的孙中山雕像一样,永远注视着我们,注视着顺应时代,融入世界潮流的步伐。
2020、1、26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