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关注颐和园的水质变化

标签:
汉徽颐和园水质变化桥洞堵塞北京 |
分类: 神州足迹 |
游览颐和园是一种精神享受。美中不足的是,昆明湖水已经不能与四十年前相比了。那时碧绿的湖水,可以洗涤人的五脏六腑。如今的昆明湖水已变得不清澈,后湖的水面已出现一定程度的萎缩。再不注意,水质将会变差。
颐和园的美丽,在于以杭州西湖风景为蓝本,利用昆明湖、万寿山构筑了一片天地。能与其相比的皇家园林只有承德避暑山庄。至于苏州园林的代表作拙政园和留园,虽然在建筑上巧夺天工,但毕竟限于民间资源财力,在规模和气魄上难以匹配。以两全其美的说法,是风格不同,各有引人入胜之处。假如打个比方,就像小家碧玉与海龙王之女对比服饰了。
其实也难怪,占地约290公顷的颐和园原本就是清朝帝王的行宫和花园。1888年慈禧太后不顾一切,动用海军经费3000万两白银重建。作为江南一带的官僚富商即使没有封建等级顾忌,也不可能有这样的手笔。
也许,颐和园就是皇家园林的最后珍藏版,以后难以再复制了。倘若今后有谁动用国家资源建造如此规模的园林,肯定会挨上骂名。至于民营大财团则没有这方面的顾忌,他们甚至可以把圆明园进行翻版。然而经济利益永远摆在第一位的理念会让他们望而却步,或者出现影视城般的粗制滥造。
世界珍稀园林颐和园确实需要我们倍加珍惜。人们都希望这座古老的园林保持青春。然而,昆明湖水是颐和园的眼睛。眼睛不明亮,颐和园的美丽就要大打折扣。让我大惑不解的是,在几条桥梁的桥洞下竟然出现泥土隆起,这就阻碍了湖水的通畅,影响了大湖的水最大限度地流向后湖,以致后湖边缘露出部分湖底,杂草趁机胡乱生长。这显然不是绝无仅有的世界名园应该出现的瑕疵。本来安排一些人手进行疏导是轻而易举的事。不知是司空见惯还是疏忽,总之没有在桥洞形成轻度堵塞之前消除隐患。这不得不让人感到遗憾。
俗话说,上医治未病。我们总不能在武汉东湖的水草大量减少了才着急,等到昆明滇池的水变臭了才来治理。在看到昆明湖水质不尽人意的时候,赶紧采取措施吧。如果进行有效的湖泥清淤,情况将会大为改观。
请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颐和园!
2005、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