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记忆(九)佐领衙署

标签:
呼和浩特内蒙古文物佐领衙署将军衙署 |
分类: 生活在别处 |
http://s5/mw690/0019aIdXzy7dAW2ieQQd4&690
http://s6/mw690/0019aIdXzy7dAW0XRadb5&690
呼和浩特主城区的一条小巷子内,有一座古色古香的清代四合院-佐领衙署。它建于清乾隆四年(1739年),是呼和浩特现存唯一完整的清代四合院,目前列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佐领是牛录的汉译,是当时清朝军队的一种官职,为四品武官,战时领官兵,平时为行政官,掌管所属户口、田宅、兵籍、诉讼诸事,其职多为世袭,类似于今日的公检法部门。
牛录是八旗的基本单位,早期满旗社会,出兵狩猎时,按家族村寨行动,每10人选1人为首领,称牛录额真(箭主之意)。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努尔哈赤定300人为1牛录,作为基本的户口军事编制单位,牛录额真1人管理,始正式成为官名。明崇祯七年,后金天聪八年(1634年),改称牛录章京,入关后,改为汉称佐领,正四品。驻京师者置于参领之下;驻防,则置于协领之下。清代各所辖壮丁数在各个时期不同。皇太极时每佐领壮丁约略200人,康熙时百三四十人,嘉庆时,则以150人。
清代在每个省级行政中心,除了总督衙署(将军衙署)外,还通常设有佐领、防御、骁骑校、笔贴式、恩骑尉等相关衙署机构,有的合署,有的分开。目前在呼和浩特除将军衙署外,则仅存佐领衙署这一处行政机关。
根据资料,佐领衙署为四合院布局,坐北朝南,正房面阔五间,东西厢房8间,南房5间,西耳房2间,整个建筑都是硬山顶,东厢房南山墙有影壁,影壁有雕花纹饰,大门在东南角,也是硬山顶,花饰正脊、垂脊、垂兽、廊心墙上的纹饰清晰可见。
日伪时期,佐领衙署为日本侵略军的指挥所,建国后收归国有,目前被新城区满族幼儿园占用,不对外开放,管理较为严格。呼和浩特佐领衙署也是国内现存唯一原貌的佐领衙署机构,是研究清代驻军行政设置珍贵的实物建筑。
http://s6/mw690/0019aIdXzy7dAW0XRadb5&690
呼和浩特记忆(九) 佐领衙署
图/文
小麦撒野
前一篇:呼和浩特记忆(八)万部华严经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