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呼和浩特记忆(六)弘庆召

(2016-12-05 23:26:16)
标签:

呼和浩特

文物

弘庆召

拉布齐召

内蒙古

分类: 生活在别处
弘庆召

图/文 小麦撒野

    弘庆召是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名字,它的存在是因为它是老城“七大召”之一,它的陌生则源于几乎已被世人遗忘,直到某天我在四处游荡中,意外在巷子尽头看见了它的身份牌--一块崭新但自相矛盾的文保碑。

    文保碑之于我就像一支绿箭口香糖一样,会引发全身心的高度兴奋并为之投入和付出,无论距离多远天气多恶劣甚至被推倒掩埋在废墟里仅存一角,我都能敏锐的观察到它的存在。但这次,弘庆召的身份牌亮相的却有些尴尬,“召”字后有明显更改的痕迹,原先是“寺”,后来改“召”,这在呼和浩特七大召里是独一份的。

    我们再来温习一下呼和浩特的七大召:

大召      (无量寺)
席力图召(延寿寺)
小召      (崇福寺)
朋苏克召(崇寿寺)
乃莫气召(隆寿寺)
拉布齐召(弘庆寺)
班第达召(尊胜寺)

    可以看出来召是蒙语,寺是汉语,召对应寺,很好理解。可唯独文保碑上的弘庆召是个例外,蒙语+汉语的结构,看起来,即使文物部门,也不太好说清这个寺庙的历史和过往,至少还存在着不同的声音,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从有限的资料中窥探下弘庆召的历史痕迹。

    关于弘庆召名字,大名是拉布齐召,小名是弘庆寺,曾用名是宏庆寺,后来又有宏庆召和弘庆召....为和文保碑一致,这里统一叫做“弘庆召”。当然,不管叫做哪个名字,对于绝大多数当地人来说,这依然是陌生的,他们不会想到,在这座城市中央,大召的旁边,还有一座与之规模相似的庙宇,它的规模、它的辉煌、它的影响力...在这座城市都是数一数二的。即使今天依然没有几个人注意到它的存在,可无论如何,都不能改变弘庆召曾经存在过的历史。

    资料记载,弘庆召是一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由宁宁呼图克图于清朝康熙六年(1667年)建造,有三进院落以及东、西仓院,寺中央为藏经阁,康熙帝赐名“宏庆寺”。

    如果不是路过时一眼看到围墙边的文保碑,我甚至会错过这座久负盛名却又若隐若现的寺庙。实际上,它仅存一座硬山顶的大殿,其余均按照旧制新建,目前处于停工状态,也就是说,这还是一块工地。进入已经停工的工地,发现从山门到藏经阁到仓院等主要建筑大部分已经完工,主体已经成型,仅存的大殿尚有居民未搬出,一对在此居住的母女还警觉的问我从哪里来,要做什么.....

    弘庆召何时能够修缮面世尚未可知,自从占用这里生产的街道作坊迁走后,当地政府确有重新修整开放的愿望,至于停工烂尾的原因不是这里要探讨的,我只想说,弘庆召从老城数一数二的圣大寺庙落魄到今日的地步,绝非一朝一夕一个政府一个时代的“功劳”。

    19世纪末,俄国人阿马波兹德涅耶夫《蒙古及蒙古人》中记载:“拉布齐召(弘庆召)位于城的南端,离旗学堂不远。按照定额,召内应有2名札萨克喇嘛和2名达喇嘛;此外,这里还应有宁宁呼图克图的住处。可是现在召内却总共不过15名喇嘛。宁宁胡图克图10年前就已去世,他的转世者尚无人去寻找。无论是札萨克喇嘛和达喇嘛,都不在这里居住,只有一个因吸鸦片过多而几乎失去知觉的喇嘛在看守着这座召内唯一的一座倒塌的佛殿。”

    可见,120年前,没有喇嘛的照顾,仅有神灵的庇佑的弘庆召,已经是半废墟的状态。

    呼和浩特老城的“七大召”中,仅存三座半召庙,或者说,呼和浩特老城的“七大召”中,已经消失了三座半召庙....不管哪种说法,那半座都是连名字让人记不住也写不对的“弘庆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