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拉尔记忆(一)成德公故居

标签:
呼伦贝尔海拉尔文物成德公故居 |
分类: 生活在别处 |
http://s6/mw690/0019aIdXzy6XxGgaJLf55&690
http://s8/mw690/0019aIdXzy6XxGfUeQn97&690
http://s9/mw690/0019aIdXzy6XxGfJAIU78&690
http://s14/mw690/0019aIdXzy6XxGfHgXbad&690
http://s5/mw690/0019aIdXzy6XxGfY45uf4&690
http://s11/mw690/0019aIdXzy6XxGfvBDs9a&690
http://s11/mw690/0019aIdXzy6XxGg7Uv0aa&690
http://s10/mw690/0019aIdXzy6XxGfV7ZLb9&690
http://s16/mw690/0019aIdXzy6XxGg5QHtaf&690
http://s10/mw690/0019aIdXzy6XxGfBZsB29&690
“红房子”--成德公故居
附:【新华社新闻稿】破译《蒙古秘史》的达斡尔族学者祖孙三代
岁的老人讲述一个家族通过破译蒙古密码,穿越迷茫的历史,再现成吉思汗所创造的惊天伟业。
部用畏吾体蒙古文写成的编年体蒙古历史文献,现仅存明四夷馆本,是用汉字语音拼写的《元朝秘史》的各种抄
本,被称为像岩画般难以解读的“天书”。
札木查拉诺那里接触到叶德辉版本的《蒙古秘史》,精通满、蒙、汉等文字的成德公为之痴迷,并于1917年8月完成了对《蒙古秘史》的蒙古文翻译,这也是世界上第一本用蒙古文还原《蒙古秘史》的著作。
监狱。所幸的是,秘史原稿被送到苏联科学院列宁格勒东方研究所,并得以保存。
1961年调入内蒙古自治区社科院,把一生奉献给了蒙古历史文献的研究工作。
,在此基础上,与同事乌云达赉、阿萨拉图等人合著了《〈蒙古秘史〉校勘本》《〈蒙古秘史〉词汇选释》等著
作,受到学术界的高度评价。这些著作成为秘史研究者及蒙古族历史、语言、文学研究者的工具书和参考书。父亲去世后,阿尔达扎布接过父亲留下的大量资料,全身心地投入到秘史研究当中。他1960年毕业于蒙古国国立大学蒙古语言文学系,精通达斡尔、蒙古、汉、满、俄、拉丁文等语言文字,这为他参考和研究大量中外文辞书、著作和资料提供了便利,他逐渐成为一个著述颇丰的蒙古历史学者。
人介绍了中国蒙古历史学者研究秘史的情况。此著作被评为内蒙古第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5年,已经退休的阿尔达扎布出版了《新译集注〈蒙古秘史〉》,由正文汉译、注释、原文校勘等几部分组成,此书首次严格按照汉字语音把《〈蒙古秘史〉校勘本》的原文转写成拉丁文,并为秘史作注1160多条。这些新成果引起了学术界的高度重视。
阿尔达扎布说,学者们普遍认为,达斡尔族与蒙古族同为东胡后裔,在公元9世纪至10世纪,一部分人走出额尔古纳原始森林,来到蒙古高原开始了游牧生活,发展成为蒙古族;而留在黑龙江上游原始森林中的这部分人发展成为达斡尔族。几百年来,变化较少的达斡尔族语言成为研究者们破译《蒙古秘史》的一把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