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杜威的“问题解决”教学模式

(2014-06-18 16:35:00)
分类: 教学研究

       杜威的问题解决教学模式

杜威(John Dewey,1859—1952),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实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之一,功能心理学的先驱,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代表。杜威认为,“生活就是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生长,就是生活。”“没有教育即不能生活。所以我们可以说,教育即生活。”在他看来,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在此基础上,他认为学校应该“成为一个小型的社会,一个雏型的社会。”杜威对于“学校即社会”的认识,乃是基于“教育即生活历程,而学校即社会生活的一种型式”而来。学校是助长儿童经验成长的场所;是把社会经验澄清而赋予价值观的一个场所;是儿童现实生活经验的地方。同时学校也是一个促进社会进步的机构。学校不仅仅在于维持文化传统,而且是缔造、创新文化的摇篮,更是促进社会进步的社会组织。学校作为一种制度,应该把现实的社会生活简化起来,缩小到一个雏形的状态。在学校里,必须能够呈现儿童现在的社会生活,如同他们的家庭里、在邻里间、在运动场所上所经历的过程。

  杜威的在教学论方面的主要思想是做中学,即要从儿童的实际生活出发,提出能够引起儿童主动关注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知识。杜威认为,学校中过分重视学生积累和获得知识资料,以便在课堂问答和考试时照搬,知识常常被视为目的本身,于是学生的目标就是堆积知识,需要时炫耀一番。但是学生对于在课堂上所学的抽象的,遥远的,冷漠的知识没有好感,也没有真正理解这些知识所包含的意义。学习的材料与儿童的生活情境相脱离,使得学校成为束缚儿童思维的地方。做中学就是要象儿童在现实生活中学习知识的方式学习。儿童虽然缺乏知识,但是他们在自己的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疑难问题,这时候他们就像科学家一样,高度关注面临的问题,调动一切积极性,去努力解决。在这个过程中,儿童增加了经验,理解了意义,获得了知识。在熟悉的环境里学习里所学习的东西就能产生意义的理解,而不是像现在制度化的分门别类的课程那样与实际的生活经验相隔离,只是一些抽象知识的灌输,缺乏意义的理解。

  以“做中学”为理论基础,杜威倡导问题解决教学模式。所谓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就是引导学生运用智慧去探究或探索,以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问题教学法的价值在于,一方面可以避免传统教育灌输教材的方法,另一方面,学生可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真知。

  杜威认为,科学家解决问题的过程从本质上是一个试图达到理智决定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概括为五个步骤。与之相对应,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也有五个步骤。分别是:

   (1)学生必须要意识到一个困难。

  (2)在学生意识到问题以后,他必须随着探索并清楚地界定这个问题。

  (3)一旦对情景做过透彻的检查和分析,就会产生诸如一个人原先进行的活动怎样才能继续下去,和怎样将原先的活动改造为比较适当的形式等提示。

  (4)然后,学生就要推论出这些提示的含义。他要在头脑中想象,如果按每一个提示去行动,那么其结果是什么。

  (5)最后,他要对通过活动最可能实现他目的的提示、假设或理论加以检验。

  从思维过程的五个步骤到教学过程的五个步骤,杜威倡导问题教学法,意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 本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