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13/mw690/3ea9b4a5td445a185581c&690
2012年11月9日,自从在昌平一中的阶梯教室听完张红老师的讲座,就在自己的听课笔记本上做了手写的听讲座笔记,但一直瞎忙,总是没时间打成电子版,想假期的时候,一定要把这件大事办了,这不今天,终于忙完了期末手头上所有的工作,开始了对张老师给予我在思想上的教育理念的熏染和陶冶。现将自己的听讲座感悟梳理如下:
今天,当我听完张红老师的《班主任的角色定位与行为智慧》的讲座后,
我又进入了深入的思考,一个有着22年教龄的我,班主任的角色定位在何处?我的教育行为该融入怎么样的智慧?现将自己听本次讲座的感悟梳理如下:
一、新名字让我有了新视角
今天,张老师的讲座中,入耳的新名词让我念念不忘的有:“免学常规教育制度”“好教师要有弹性”“和谐班集体的准确概述”“对家长不要就事论事要传授新的教育理念……”
分析以上四个教育新理念,对照自己的班级管理,今年,我正好把我带的班级定位在“和谐奋进”的教育目标。虽然我对和谐有一定的认识,但还不够深入和全面。今天,听完张老师的讲座,才使我真正的懂得了,原来和谐还有这样一层深层次的含义,那就是:在共性的教育基础上最大限度的保留孩子的个性。听了此话,让我更懂得,更明晰自己今后教育和引导孩子和谐的主旨和引领的方向。对家长的教育不要就事论事,这一点我很赞同张老师的观点,回忆自己班级昨天解决偶发事件的一幕,我有话想说:班级小过打伤了小羽,在去小过家访的时候,我完全没有就事论事,起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至于张老师提到的免学常规教育,我还需要到网上查阅相关的资料,再进行深入的学习。
二、“远航的帆船”游戏触动我的思想
活动治班,活动解决偶发事件,活动预设,活动凝聚班集体,起到一定的教育效果,我非常赞同张老师这样的提法,我这些年来,在教育的工作岗位上也一直尝试着去做,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我还会继续搞下去,怎么搞?搞什么?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样的教育目的?是我在接下来的工作中要深入、细致思考的问题。
三、追求最终不是为了改错
2000后的孩子,身上确实有很多的小毛病,也许在现在的小爸爸小妈妈眼里,这些都不算什么?但在我这个70后的教师心里,有些时候总会感觉有些不舒服。比如:在班级的QQ群里,有些孩子会这样问道:你在吗?任老师。(他们不会使用对长辈的尊称或者有些孩子根本就没有这方面的认识)。还有些孩子,想跟我问问她(他)的期中考试成绩,就会直接出现这样的字样:我语文考多少分呀?(根本连最简单的称呼都不用。)这样的情况时有发生,我是说也不是不说也不是,但看了这样的问候表达方式,真的会让我感到不舒服。像这样的小细节教育,光靠老师转变起来力量是微弱的,效果是不明显的。这也许就是时代赋予现在的孩子的一种思维和交往方式吧!现在我只好在逐渐的学会接受!尝试改变!
以上只是我一点小小的切身感受,听张老师的讲座至今已有三次,每一次张老师那超高的亲和力,前卫的教育思想,准确的教育新理念定位,大量鲜活的实际教育案例,都能跟听众产生很好共鸣,都会一次又一次熏陶我的思想,荡涤我的心灵……张老师是我在教育前行路上的指航标,也是我永远学习的好榜样。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