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岁半皮皮的阅读与识字----阅读为主,识字略辅
(2009-06-04 09:46:23)
标签:
皮皮识字阅读杂谈 |
分类: 妈妈感悟 |
皮皮2岁前,我只看过一本育儿书,《育儿百科》。我的孩子,是照猪养,也是照论坛养的。
但是,他明明又好似照书养的。
2岁后,我因为对他行为的一些思索,而找到了爱和自由的理论,分明得觉得,他就是这样的一个孩子。他活脱脱就是一个照书养的孩子,他和书上写的一样。
他对文字没兴趣,对数字没兴趣,对一切抽象的东西没兴趣。我相信,这是因为我从来没有有意无意告诉过他任何一个字任何一个数字。
我坚定得认为,孩子对文字的兴趣,对数字的兴趣一定是经过引导的。
如果不引导,是否会在5岁的时候才自发产生兴趣,我不确定。因为在我身边,没有能坚持到5岁不引导的家长。包括我自己。
引导并非不可以,但什么时机引导,这是一个问题。
2岁我们才开始亲子阅读,对比很多早早亲子阅读的妈妈,我们晚了。但我从来不认为我们晚了。如同阅读和识字的矛盾,自然的感受和阅读同样存在着矛盾的。
2岁开始阅读,大多是图画书。大量的阅读,包括封面的指读,并未带来他对文字的感觉,他从来没有意识到文字的存在。虽然,他早已爱上了阅读。
3岁,他去了幼儿园。他认识了人生的第一个字,“小”。是幼儿园老师教他的。
我不关心他在幼儿园学习了多少字,依然坚持着自己的亲子阅读。他是一个狂爱阅读狂爱书的孩子,我目前对他最大的威胁就是:“今天晚上不给你讲书了”。
在他上幼儿园的9个月内,我对他的识字不闻不问。我不关心他认识多少字,我只关心他是否快乐,他的情感是否丰富,他的表达是否精确,他的人格是否健全。
在他幼儿园生活的第9个月,我去参加了幼儿园的开放日。开放日是有识字课的程的,我知道。他在识字课程中的表现如何,我是不关心的。虽然老师告诉我,他认字认得很好,我却摇头不相信。老师把他拉过来突击考试,果然如我想象中一样语塞。老师被孩子的短期记忆给骗了。
可是,在我亲身经历了他们的识字课程,我的思想却猛然转变了。
如果,皮皮对识字课是漠然的,我会依然淡淡看他继续当一个小文盲。可是,他积极热切,举手回答。站在老师身边却期期艾艾,显然得不熟。
所有的理念的坚持,都抵不过那一刻的顿悟。他喜欢他的环境,他的老师,他的同学,他们共同的学习,共同的进步。
我得帮帮他,帮他更享受他目前喜欢的这一切。
皮皮4岁的时候,我正式开始了我的“引导”。他热切得读了两年的图画书,指读了N多的封面,却没有“自发”得认识字。这样的自发会不会到5岁才来,我没有发言权。所以,对于很多奉行“阅读自然会识字”的爸爸妈妈,我必须用我的例子说明,并不是每个孩子都会这样。
我开始到各大论坛去寻找资料,终于我明白,我家孩子不是个例,我们只是另一类孩子而已。如果我想让他识字,我必须用更显性的方法。我最终选择了指读儿歌的办法。依然是阅读中识字,指向却更明确。
经过了指读儿歌+字卡辅助的办法,实验了2首儿歌后,皮皮认识了一些字。但我最大的收获并不是他认识了这些字,而是,他意识到了方块字的存在。
现在,他会在外出的时候,看到他认识的字的时候大叫,会询问某个字的念法。我总是想,别的孩子2岁开始这个过程,他4岁才开始,是因为我最近才引导的缘故吧?这2年,他有更多的机会去观察事物的全貌而不是小小的方块字,真好。当然,如果他认字的进程再推迟点,推迟到5岁,6岁,他是不是就有更多更多的机会去观察到事物的全貌呢?这个我就无从确认了。我想,4岁开始识字,至少不是特别特别早。
当他意识到了方块字的存在后,我也没有坚持很系统的儿歌+子卡的方式了。只是有一搭无一搭的用这种方式来慢慢学习。我相信,他的识字不会有问题。
我坚决的反对纯识字,识字不等于阅读。阅读是孩子一生都有益的习惯和礼物,而识字只是一个工具。阅读为主,而识字,连辅都谈不上,只是轻辅。这,就是4岁半皮皮的阅读与识字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