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理由让纳税人来养活作家协会?
(2009-09-18 10:01:39)
标签:
作家协会纳税人作家杂谈 |
分类: 社会胡评 |
有什么理由让纳税人来养活作家协会?
小漂回来
先说一个简单的故事。A君是个有潜力的企业家,有一群人很看好A君的前景,于是每个人出了一点钱给他发工资使他能够尽心尽力去开发产品,A君潜心钻研果然生产出了产品,然 后A君把产品又卖给了给他工资的那群人,但他并没有从所赚的收入拿出一分钱来回报这群人。作为A君,这生意很不错,既得了工资又获得了卖产品所赚的钱,只赚不赔,毫无风险;而“那群人”,则充当了冤大头,只赔不赚,他们不仅得养活A君,还需花钱消费A君的产品,只有付出没有收获。看起来,这样的事情在现实中不太可能发生,但我们身边就有这样活生生的例子。
近日,中国作协主席铁凝向媒体披露,全国大约有200名左右的作家在作协领着国家的工资。也就是说由纳税人养着这200名作家,作家们同时还能向纳税人卖自己的作品来赚钱。很显然,这200名作家就是我上述故事中的A君,你我一样的纳税人就成了上述故事中的“那群人”。虽然纳税人有能力养活这200位作家,但是作为大多数还只能养活自己的纳税人凭什么就必须成为这个冤大头?
所以,有必要弄清楚作家协会是个什么组织?众所周知,所谓协会,就是某一行当的从业者为达到某种共同目标而自愿组织起来的群众性团体。协会既不是企业,也不是盈利的组织,协会活动的资金或来自会费、或者来自捐赠。协会的目的就是给这些从业者创造一个交流的平台,一般国外的协会还会为这些会员提供一定的服务,比如指导生产、协调市场、提供信息服务及组织促销活动等,以维护会员们的共同利益。国内很多协会的职能也正在向这方面转变。总之,协会因为某些共同利益而生。
从理论上讲,作家协会也应该是由职业或业余作家们自愿组织起来的行业性群众团体,主要目的还是为这些作家们提供一个切磋“武艺”、交流信息的平台并维护其利益。但是中国作家协会却是一个正部级单位,具有很浓重的行政色彩,当然这也是早期我们实行计划经济的产物。如今各行各业已经步入了市场经济,但作家协会多年来还一直维持着“衙门”形象,看起来总是虎视眈眈,并流露出一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傲慢!这看起来一点也不象一个以服务为宗旨的行业协会!虽然计划经济时代的尾巴不是一下子就能割掉的,但这并不能成为我们固步自封抱着好处不放的理由。
很多人思忖,在数目庞大的作家队伍里,这200位作家是怎么确定的?他们的工资是如何与绩效挂钩的?但我考虑的是,作为一个行业协会的作家协会,它的所有作家不仅不应该从国家拿工资,就是行业协会本身也应该回归它群众性团体的本来面目,不该由纳税人养着!
昨晚,一位好友问我,我们国家经济发展迅猛,GDP年年上涨,为什么我们的工资却总是原地踏步。今天突然明白,原来我们还养着很多本不该有的各种各样的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