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流行词看我们祖辈的智慧!

(2010-10-25 17:24:07)
标签:

名人

曹冲

中国

马太效应

沙丁鱼

蝴蝶效应

2010

华夏

文明

杂谈

分类: 我爱祖国

其一    近年来流行的蝴蝶效应——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气象学家洛伦兹(Lorenz)的发现谈起。为了预报天气,他用计算机求解仿真地球大气的13个方程式。为了更细致地考察结果,他把一个中间解取出,提高精度再送回。而当他喝了杯咖啡以后回来再看时竟大吃一惊:本来很小的差异,结果却偏离了十万八千里!计算机没有毛病,于是,洛伦兹(Lorenz)认定,他发现了新的现象:“对初始值的极端不稳定性”,即:“混沌 ”,又称“蝴蝶效应”,后来普遍的说法是在加勒比海上一只蝴蝶拍拍翅膀,几个月后导致美国得克萨斯州出现比狂风还厉害的龙卷风!

    这个科学现象在中国古代就有人提出相近的说法:风起于青苹之末,系战国.宋玉在《风赋》中所提,原意指风从地上产生出来,开始时先在青草头上轻轻飞旋,最后会成为劲猛彪悍的大风,即是说大风是自小风发展而来。后来喻指大影响、大思潮从微细不易察觉之处源发。

 

其二    阿基米德定律——小学生都知道的浮力。在古希腊,国王让人做了一顶纯金的王冠,但他又怀疑工匠在王冠中掺了银子。可问题是这顶王冠与当初交给金匠的一样重,谁也不知道金匠到底有没有捣鬼。国王把这个难题交给了阿基米德。阿基米德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冥思苦想,他起初尝试了很多想法,但都失败了。有一天他去洗澡,一边他一边坐进澡盆,以便看到水往外溢,同时感觉身体被轻轻地托起,他突然恍然大悟,运用浮力原理解决了问题。

     这个科学定律中国古代的一个儿童就已经运用自如了,曹冲称象——小学生又都知道。曹冲长到五六岁的时候,知识和判断能力所达到的程度,可以比得上成人。有一次,孙权送来了一头巨象,曹操想知道这象的重量,询问属下,都不能说出称象的办法。曹冲说:“把象放到大船上,在水面所达到的地方做上记号,再让船装载其他东西(当水面也达到记号的时候),称一下这些东西,那么比较下(东西的总质量差不多等于大象的质量)就能知道了。”曹操听了很高兴,马上照这个办法做了。其实,曹冲称象就蕴含了阿基米德原理及等量代换原理。

 

其三    青蛙现象:把一只青蛙直接放进热水锅里,由于它对不良环境的反应十分敏感,就会迅速跳出锅外。如果把一个青蛙放进冷水锅里,慢慢地加温,青蛙并不会立即跳出锅外,水温逐渐提高的最终结局是青蛙被煮死了,因为等水温高到青蛙无法忍受时,它已经来不及、或者说是没有能力跳出锅外了。青蛙现象告诉我们,一些突变事件,往往容易引起人们的警觉,而易致人于死地的却是在自我感觉良好的情况下,对实际情况的逐渐恶化,没有清醒的察觉。
     中国儒家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之一,孟子就在其著名儒家典籍《孟子》中说了这么一句话:“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简直是对青蛙现象最好的哲学解释!

 

其四    马太效应:《圣经.马太福音》中有一句名言:“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社会学家从中引申出了“马太效应”这一概念,用以描述社会生活领域中普遍存在的两极分化现象。

     中国唐朝有名的大诗人杜甫,被人尊称“诗圣”。他是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深刻地反映了唐朝由兴盛走向衰亡时期的社会面貌,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的政治倾向。诗人在《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中写到:“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富贵人家门前飘出酒肉的味道,穷人们却在街头因冻饿而死。形容贫富悬殊的社会现象。这句对社会生活的两极分化现象的描述,我看比马太效应那是又简朴易懂,又入木三分呀!

 

其五    鲇鱼效应:以前,沙丁鱼在运输过程中成活率很低。后有人发现,若在沙丁鱼中放一条鲇鱼,情况却有所改观,成活率会大大提高。这是何故呢? 原来鲇鱼在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后,就会“性情急躁”,四处乱游,这对于大量好静的沙丁鱼来说,无疑起到了搅拌作用;而沙丁鱼发现多了这样一个“异已分子”,自然也很紧张,加速游动。这样沙丁鱼缺氧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沙丁鱼也就不会死了。

     大家看古装电视,在反映秦帝国那段历史的时候,有一个人肯定熟悉,就是吕不韦(野史称其是秦始皇的亲爹),他曾经编纂过一本书叫做《吕氏春秋》,在《尽数》一篇中提到:“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 呵呵,流动的水不会发臭,经常转动的门轴不会腐烂。比喻经常运动的东西不易受侵蚀,那也就不容易坏掉、死掉,象现在我党及政府的干部要执行轮岗制度,老呆在一个岗位上没有什么好处,可能因腐败导致玩完,其理论基础源于此也!

 

     以上种种,我们使用各种西方科学、现代哲学所带来的各种流行词,其反映的思想和文化内涵早在几千年的中华大地生根发芽,并由各个朝代的文学家、思想家和哲学家表达了出来,体现了我们祖辈的超前智慧!这正是:

    当下流行词,

    自古已有之!

    冥想天地间,

    圣贤究道理。

    句句如真谛。

    字字如珠玑,   

    思之叹其奇,

    研之明其义。

    上下五千年,

    吾辈当谨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