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社会还没做好二胎的准备

(2016-01-19 21:24:48)
标签:

杂谈

肖锋

“1分干掉一个班,10分干掉一操场”,如此氛围中一胎如何不想尽办法“干掉”二胎呢?

最近广州天河区三年级的语文试卷有关“一胎谢绝二胎”的作文题引爆笑点,小学生们的答案让人捧腹大笑,有劝妈妈“我也愿意要个弟弟,可他要吃,要拉屎,很麻烦。再说了,你都38岁了,还是别生了”的,有“虽然很多活要干,但是为了弟弟我拼了”的。最终,拐弯抹角不要弟弟的还是居多。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p/p2_pstatp_com/7a47ef478be117463d4935fc218f5f9d.jpg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p/p3_pstatp_com/7f302673682ff7a7876f2185e2133ec7.jpg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p/p2_pstatp_com/d788d88b80bd935c9adce7432aafd11e.jpg

三年级小学生虽然只有9岁,但基本的社会角色意识已经定型。他们的答卷说明一个问题:社会还没做好二胎的准备。

出题老师说:只要不是很极端的观点,学生回答有理有据,能自圆其说就可以得分,我们的重点是考察学生的表达能力。

今天的孩子们的思维要比我们小时候成熟得多,精明得多,精明到用如此委婉的方式拒绝一份可能到来的亲情。这不怪他们,因为社会没有这样的预备,没有这样的角色培养。

纠结于要不要生二孩的爸妈,得先回家问问老大的看法。对于老大,这个问题太突然了,突然到难于招架:怎么又多出个竞争者?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p/p2_pstatp_com/61fabae12bb9ab8229060e98c49ee290.jpg

费孝通先生早在《生育制度》一书中揭示,家庭的建立就是为了生和育(当然是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家庭),完成孩子从“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型,育自然比生麻烦得多。“抚育作用所以能使男女长期结合成夫妇是出于人类抚育作用的两个特点:一是孩子需要全盘的生活教育,二是这教育过程相当地长。”

灵长类是妊娠时间最长的物种之一,但生下来的后代却是最“笨”的,一落地什么也不会,小鱼会游,小马会跑,而人类到一岁才会晃晃悠悠走路。更“笨”的是,他的什么角色都要经过漫长学习,才能明白些道理,而小狮子经历一次抢食就明白了它在家族的地位、生活之严酷。

70后往前,我们儿时多少经过“生育制度”的角色培养,比如过家家、兄弟撞拐、伙伴攻城,这些游戏中有父母、兄弟和团队合作的角色培养,更甭说父母的耳提面命,社会的宣传教育。

反观现在,都是独生子女的角色培养,我们有猫鼠大战、加菲猫、喜羊羊、光头强,都是竞争关系而非合作关系的角色。难怪“一胎谢绝二胎”,因为他们没有这样的角色培养,将来有了自己小孩也是朝向父母一丢了事。

毕竟人类,自私的基因让人生存,而合作的基因让人伟大,所有伟大人物或伟大品牌,无不以倡导合作共享为价值出发点。这条定律被称为“达尔文的盲点”。

中国过往三十年追求竞争与效率,独生子女政策和应试教育体制下社会更是重竞争轻合作,“1分干掉一个班,10分干掉一操场”,如此氛围中一胎如何不想尽办法“干掉”二胎呢?什么13岁女孩以自杀要挟母亲堕胎、8岁男孩要求父母写保证书才可生二胎,就算不是新闻的新闻了。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p/p2_pstatp_com/2b63293a21940aae7280b8d5ee295fec.jpg

请看《小学生作文:假如我有一个弟弟》:他就是我手下的一个兵,因为我比他大9岁左右,他要学会“尊老爱幼”,就得遵守我的命令,如倒杯水、拿本书等。而当他做了定量的事后,我会给他定量的零花钱或糖。(明德小学碧海校区)

即便生下二胎,也别指望一胎会帮到你。旧时姐姐抱妹妹、哥哥带弟弟的景象怕是不常见了,或只会出现在偏远山村吧。

中国最失败的投资,不是股市,不是房市,是对下一代的角色培养。怎一个“独”字了得啊!小到生二孩大到社会合作,都将承受这个投资失败的影响。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p/p1_pstatp_com/4d838176d9f3e54b65b88d33dfc41d54.jp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