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日下午雨停,会议代表由湖南省楹会副会长易武兴先生慷慨解囊,租电瓶车游西湖。去年是老同学自驾车,重点景点已游过,老同学事多太忙,这次没敢惊动。我们从长桥出发过汪庄、苏堤、远看刘庄、过断桥等六座桥、西泠印社、浙江美术馆,游程13公里,游时一个多小时。湖边绿化很好,见一小牌上有八个字的警示语,是一副中规中矩的对联,对仗十分工稳,音韵协调,言简而意深:
心中有绿;
脚下留青。
27日按会议安排乘车去富春江采风。因黄公望《富春江山居图》而天下闻名的富春江,令人向往。黄公望(1269~1354)中国元代画家,书法家,元四家之一。本姓陆,名坚,汉族,平江常熟人氏;后过继永嘉黄氏为义子,因改姓名,字子久,号一峰,后入
“全真教”,又叫大痴道人等。关于他名与字的来历,颇有趣味。因黄公望父亲得子后(据传说,当时黄乐年已九十岁),友人来贺,说:“黄公望子久矣!”,因而黄父为其取名作“公望”,字子久,江苏常熟人。工书法,善诗词、散曲,颇有成就,50岁后始画山水,师法赵孟頫、董源、巨然、荆浩、关仝、李成等,晚年大变其法,自成一家。其画注重师法造化,常携带纸笔描绘虞山、三泖、九峰、富春江等地的自然胜景。
以书法中的草籀笔法入画,有水墨、浅绛两种面貌,笔墨简远逸迈,风格苍劲高旷,气势雄秀。《富春山居图》清乾隆时此画入内府,著录于《石渠宝笈三编》。当时社会上摹本有十余种之多。乾隆在见到此本之前,曾得摹本,认为真迹,并在上题了词。真本得到后,反被定为伪品,成为画史上一大笑柄。此图在清代初年为吴正志所得,吴传其子吴洪浴,洪浴爱之如命,临死前曾令家人将其殉之于火,幸被侄子吴真度从火中抢出,但已被烧成两段,因而被后人称之为《剩山图》。现在,此图的主要部分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余者藏于浙江博物馆。10时左右乘船游江,但因下雨,四望弥蒙。此时东道主富春著名书法家邵荫棠先生引宋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用“一江春水向东流”征上联。浙江省诗词楹联学会副秘书长薄松涛出上联征下联:烟雨春江,一棹空濛----。我当时试对
其一 对句:四面青山随梦绿;
出句:一江春水向东流。
其二
出句:烟雨春江,一棹空濛----
欢欣旅路,满怀敬仰动诗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