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教师”,难比喻——再读陶行知先生关于教师的论述
(2017-08-16 08:03:05)分类: 读书笔记 |
对“教师”,难比喻
——再读陶行知先生关于教师的论述
庄关通
比喻教师,喻体无穷无尽
那是六十年前我不止一次经历的情景:我们几家农户屋前有块坡地,上面长着野草,还有一棵树。常有哪家的老母鸡带着十几只小鸡在那儿散步,觅食。在家门口闲逛的我,有时突然听到老母鸡“咕咕咕咕”地狂叫,扭头一看,立刻明白了,我即大呼:“喔去!喔去!喔去……”邻家孩子或大人也会追出来“喔去喔去”。那是空中的老鹰猛地俯冲下来抓小鸡!待我看见时,老鹰已经捉到一只小鸡飞回上空了,而那老母鸡还在“咕咕咕”大叫,它拼命地展开翅膀,张罗着让小鸡钻到它的身下……所以,后来我曾想,在面对伤害学生的形形色色的“老鹰”时,教师,就是那种老母鸡!
有个学生老是闷闷不乐,教师看在眼里,摸啊摸,摸清了情况,就同这学生聊天,聊啊聊,学生豁然开朗了,开心了。由此我想,教师,就是一把能够打开学生心锁的最匹配的钥匙!
前年,我参加我的启蒙学校的校庆后,应约在《吴江日报》上发过一篇文章,说《松小百年》这本书,“有前辈奠定的基石,有良师造就的标杆,有继续奋进的路标”,因为我以为,教师,就是标杆!
我在光明网时,网名是“舟子放歌”。到了“老小孩”网,略作变动,为“老舟子新放歌”。舟子,船夫也。我儿时常常摇船,对舟子有一种亲切感。而我这个“舟子放歌”的“舟子”,指的是在渡口摆渡的船夫。一个个年青人坐过舟子的渡船,离开了农舍,离开了山村,到繁华的都市去发展了,而舟子还在渡口经风雨、冒寒暑。所以我常想,教师,就是这样的舟子!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教师每每为自己的学生操心:工作合适吗?职称升了吗?结婚了吗?孩子几年级啦?生活蛮好吧?
还可比喻下去呢。比喻教师,喻体无穷无尽,只是观察角度不同、视点不一罢了。
赞美教师,没有完美的喻体
2013年1月15日,高名柱先生在光明社区发表了《人民教师十大美喻咏》,我先后三次拜读了这诗篇。诗中,高老师热情洋溢地赞颂教师是人类灵魂工程师,是园丁,是春蚕,是红烛,是孺子牛,是春雨,是人梯,像严父慈母,像启明星,是运载火箭。我觉得,这些比喻都很好,然而,我同时又觉得,这些喻体,同我上面所说的老母鸡、开心钥匙、标杆、舟子、义父一样,都并不是完美的。
最常见的喻体是:人类灵魂工程师,园丁,红烛,春蚕。这四个喻体完美吗?难说。
教师是人类灵魂工程师吗?工程师,要能独立地创造性地完成设计,而人的灵魂具有明显的个性差异,有哪个教师能按不同学生的不同灵魂一一作个性化的塑造设计?工程师是要对工程质量负责的。上海的外白渡桥,一百年前由英国一家公司设计的,经历了整整一百年,那家公司还及时发信给上海,提醒对此桥检查维修,并作了维修建议,这叫对工程负责。教师能对自己“塑造”的学生“灵魂”负责吗?
如果真有塑造灵魂这件事,那么,能塑造灵魂,称之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就不光是教师。比如我的父母,一辈子没有经受教师的教育,不识一个字,他们那种勤劳、正直、淳朴的农民灵魂,就不算人的灵魂吗?
教师是园丁吗?花园里的花草,没有思想,没有言语,不可能与园丁互动,园丁只要熟悉各种花草特有的生长规律,就可按自己的需求,对花草树木或牵,或缚,或剪,或砍,即使搞成《病梅馆记》中所写的病梅那样,任何一朵花都不会对园丁说一个“不”字。学生有思想,有语言,始终是动态的;师生之间,在教学上是须互动的,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学生须尊师,教师须爱生,教师必须容许学生说“不”,不能像园丁那样爱怎么干就怎么干。
教师是红烛吗?以烛为喻体,一般取其燃尽自身而照亮他人。教师搞教育教学工作,我看根本不是这种情境。“教然后知困”,“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教师在“教”,付出;但同时在“学”,得益。
教师是春蚕吗?以春蚕为喻体,大概是由“春蚕到死丝方尽”而来。我儿时常帮父母养蚕,蚕“上山”后,在“柴龙”上结茧,吐尽腹中银丝,但它并没有“死”,它的生命在升华,它将造就下一代。教师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精神,固然是好样的,但一般没有,也无须如此“死而后已”地悲壮。
我觉得,与其说这些喻体在赞美教师,还倒不如说,它们是在极其严格地规范教师:
要做灵魂工程师吗?先纯洁自己的灵魂,让它高尚起来。
要做园丁吗?先像园丁对各种花草的特点及生长规律了如指掌那样,看懂每一个学生。
要做红烛吗?先须自身磊落光明,避免灯下暗。
要做春蚕吗?先如春蚕蚕食桑叶那样,将各类经典之作一本本啃进去。
看看陶行知先生怎么说
以比喻赞颂教师,需要,因为毕竟比喻是艺术语言,形象生动,富于感情,鼓舞人心。但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比喻。人家赞教师,是尊重教师,激励教师,作为教师,则须切切实实地想想,教师究竟与其他行业的工作者有什么不同?
我在一所师范当了13年教务主任,我学习陶行知先生关于教师的论述,以此要求自己,要求自己的工作。这两天,我又再一次阅读了他的论述。所以这儿顺便摘几句,请网友一起看看:
(1) “教师的天职是变化,自化化人。”
(2)“先生是什么?自己会变而又会教人变的是先生。”
(3)“先生创造学生,学生也创造先生,学生先生合作而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
……
教育者也要创造值得自己崇拜之创造理论和创造技术。”
(4)“‘以教人者教己’是本校根本方法之一……从这些例证上,我们可以归纳出一条最重要的学理。这学理就是‘为学而学’不如为教而学之亲切。为教而学必须设身处地,努力使人明白;既要努力使人明白,自己便自然而然的格外明了。”
(5)“先生与青年相处,不知不觉的,精神要年轻几岁,这是先生受学生的感化。学生质疑问难,先生学业片刻不能懈怠,是先生受学生的锻炼。”
(6)“‘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真是千古不灭的格言,并且是两句不能分开的话。因为要‘学而不厌’,才能够做到‘诲人不倦’。……学生求学,固然要‘学而不厌’,就是当了教员,还是要继续‘学而不厌’。”
(7)“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
一,先生的责任在教学生学;二,先生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三,先生须一面教一面学。
(8)“我要介绍两位最伟大的老师。
一位就是老百姓。我们要跟老百姓学习,学习人民的语言,人民的情感,人民的美德……
还有一位最伟大的先生要介绍,那就是小孩子——我们所教的小学生。我们要跟小孩子学习,不愿向小孩学习的人,不配做小孩的先生。一个人不懂小孩的心理,小孩的问题,小孩的困难,小孩的愿望,小孩的脾气,如何能救小孩?如何能知道小孩的力量?而且让他们发挥出小小的创造力?”
(9) “如果你不肯向你的学生虚心请教,你便不知道他的环境,不知道他的能力,不知道他的需要;那么,你就有天大的本事也不能教导他。”
(10)“我要有一句话奉劝办学同志。这句话就是‘待学生如亲子弟’。”
(11)“教育者要像爱迪生母亲那样宽容爱迪生。”
(12)“师生有了共甘苦的生活,就能渐渐的发生相亲相爱的关系。教师对学生,学生对教师,教师对教师,学生对学生,精神都要融洽,都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13)“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14)“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你们抱着这种精神去教导小朋友,总是不会错的。”
(2013年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