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高温天气,老舍最“达”
(2017-07-11 20:07:20)分类: 读书笔记 |
描写高温天气,老舍最“达”
(庄关通·2016年7月27日)
申城已经经受过10个高温日的考验了。7月21日,过39度,上午我去参加一个会议,回家时走在马路上,阳光亮得刺眼、烫得烤人,够我这个奔八老人受的!我真想戴墨镜、撑阳伞,但我做不到。23日,40度,上午,我在居委会活动室辅导“70·12”学生,亏得居民区总支书记小唐一清早就为我们通了风,开了空调。中午结束后,我回家,一丁点儿路,但踏进家门时,绸T恤已被汗水粘在背上了。我这点活动算个啥?!交警,快递员,空调维修员,等等在室外奔波、工作的同胞,都在挑战老天残酷的煎熬!
昨天39度半,午后,冷水龙头里开出来的是温水。出了楼道门,只听见空调室外机们嗡嗡嗡作响,走在环境优雅的小高层居民区里,简直像从厂房旁路过。阳台上那几盆宝石花,早上浇水,所见的是满身鲜嫩碧绿的厚叶,傍晚再浇水时,叶片已经泛黄。已近半夜,知了还在拼命叫,它们越热越叫、越叫越热,瞎凑热闹。
今天依然高温,我从北窗望出去,阳光下地面,建筑物,连同高高的香樟树,都成了反光镜,将那烈日白亮白亮的光,通通逼到我眼前。此刻,我不由得想起老舍先生对烈日淫威的描绘。我一直觉得描写高温天气,老舍先生是最“达”的。你看,我摘抄《骆驼祥子》第十八章里的几个语段:
六月十五那天,天热得发了狂。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一些似云非云似雾非雾的灰气低低地浮在空中,使人觉得憋气。一点风也没有……
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无精打采地低垂着。马路上一个水点也没有,干巴巴地发着白光。便道上尘土飞起多高,跟天上的灰气联接起来,结成一片毒恶的灰沙阵,烫着行人的脸。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闷,整个老城像烧透了的砖窑,使人喘不过气来。狗趴在地上吐出红舌头,骡马的鼻孔张得特别大,小贩们不敢吆喝,柏油路晒化了,甚至于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街上非常寂静,只有铜铁铺里发出使人焦躁的一些单调的丁丁当当。拉车的人们,只要今天还不至于挨饿,就懒得去张罗买卖……
(祥子)他拉上了个买卖,把车拉起来,他才晓得天气的厉害已经到了不允许任何人工作的程度。一跑,就喘不上气来,而且嘴唇发焦,明明心里不渴,也见水就想喝。不跑呢,那毒花花的太阳把手和脊背都要晒裂。好歹拉到了地方,他的裤褂全裹在了身上。拿起芭蕉扇扇扇,没用,风是热的……
……又坐了会儿,他再也坐不住了,反正坐着也是出汗,不如爽性出去试试。
一出来,才晓得自己错了。天上的那层灰气已经散开,不很憋闷了,可是阳光也更厉害了:没人敢抬头看太阳在哪里,只觉得到处都闪眼,空中,屋顶上,墙壁上,地上,都白亮亮的,白里透着点红,从上至下整个地像一面极大的火镜,每一条光都像火镜的焦点,晒得东西要发火。在这个白光里,每一个颜色都刺目,每一个声响都难听,每一种气味都搀合着地上蒸发出来的腥臭。街上仿佛没了人,道路好像忽然加宽了许多,空旷而没有一点凉气,白花花的令人害怕……
这真是人民艺术家的创作!写天写地,写物写人,直接描写,间接描写,尤其是人物和动物的细节描写,如此逼真,细腻,灵动。没有长时期的观察、体验,那是万万做不到的。老舍先生在这里动用了各种同义手段,拟人,比喻,夸张,摹色,排比等,都恰到好处,动词形容词等各类词语的运用都非常得体。
欣赏这样的美文,无论从生活积累,还是从言语驾驭角度看,对学习写作都是很有益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