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 二、语音之音变
(2016-04-15 20:02:19)
标签:
考研大纲文化现代汉语学习云南大学 |
分类: 现代汉语学习小记 |
(一)变调:上声的变调;“一、不、七、八”的变调
1、变调:有些音节的声调在语流中连着念会起一些变化,与单念时调值不同,这种声调的变化叫变调。音节变调多数是受后一个音节声调的影响引起的。
2、上声的变调:
a、两个上声相连,前一个上声调值变35.如“水果”,“水”变35.在原为上声改读轻声的字母前,有的变35,如“早起”的“早”变35;有的变21,如“毯子”的“毯”变21.
b、三个上声字连读时,若是“双+单”格(前两个上声音节语义紧凑,语义停顿在第二音节后),前两个变读35,如“草稿纸”的“草稿”都变35;若是“单+双”格(后两个音节语义紧凑,语义停顿在第一个音节后),则分别变为21+35+214,如“武厂长”,在非上声的前面,如“统一”,“海关”,”尾巴“等的前一上声都变21.
3、”一、不“的变调
a、”一、不“单念或用在词句末尾,以及”一“在序数中,声调不变,读原调;阴平”一“念55,去声”不“念51.如”一二三、十一、不、偏不“。
b、在去声前,一律变35,如”一样、一向、一定“。
c、在非去声前,”一“变51,”不“仍读51,如”一般、一边、一年“;
d、”一、不“嵌在相同动词的中间,读轻声,如”想一想、拖一拖、管一管“;
e、”不“在可能补语中读轻声,如”做不好、来不了“。
4、”七、八“的变调
”七、八“在去声前调值可以变35,也可不变,其余场合念阴平原调值55.
(二)
轻声的性质和作用;轻读的规律
轻声是四声在一定条件下变成比原调值又轻又短的声调变体。四声中任一种声调,在一定的条件下都可以变读轻声。所以轻声不是四声之外的第五种声调。
轻声在物理上变现为音长的缩短以及音强的变弱;轻声无统一而固定的音高。一般地说,上声字后头的轻声字偏低,去声字后头的轻音字最低。轻声音节不仅引起音长、音高、音强的变化,有时还引起声母、韵母中辅音、元音的音色的变化。
轻声的作用:a、区别意义;如“孙子兵法”“宝贝孙子”;b、区别词性:如“十分厉害”“利害冲突”。
2、轻声词
a、助词“的、地、得、了、过”和语气词“吧、嘛、呢、啊”等读轻音;
b、部分重叠词的后一音节读轻声,如“妈妈、看看、星星”;
c、双音动词重叠式ABAB的第二、四音节读轻声;如“研究研究、考虑考虑”。
d、后缀“子、头、们“读轻声;
e、表示方位的词或语素读轻声;如”马路上、脸上、地底下“。
f、动词、形容词后面表示趋向的词”来、去、起来、下去“等读轻声。如”送来、进来、起来、过去“等;
g、有些常用的双音词,后面的音节习惯上要读轻声。如”伙计、护士、蘑菇、包袱“。
作用:区别词义:头-----头儿;眼-----眼儿;
区别词性:忙------忙儿;偷-----偷儿;带有感情色彩:猫儿、老头儿、小淘气儿。
如
”七岁、八块“(35或55);”七天、八两“(55)。
1、轻声的性质和作用
(三)儿化的性质和作用;儿化音变的主要规律
1、儿化是指一个音节中,韵母带上卷舌色彩的一种特殊音变现象。这种卷舌的韵母就叫”儿化韵“。
2、儿化音变的主要规律是音变表现在韵尾、韵腹上,对韵头、声母无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