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威:在中国“打”出商丘威名
标签:
健身散打跆拳道武林风蒋威商丘杂谈 |
分类: 商丘人物系列 |
|
商丘人物系列之七: 蒋威:在中国“打”出商丘威名 |
| ———记《武林风》执行裁判蒋威 |
|
|
|
核心提示: 自1999年他带领其商丘籍弟子参加搏击比赛至今,他的弟子共获得国家级散打冠军12个,省级散打冠军近50个;获得省级及省级以上跆拳道冠军30多个。现在,他的弟子刘振、张开印已入选国家散打集训队。在即将召开的河南省全运会上,据专家估计,他所带领的散打、跆拳道队夺得的金牌数至少要占商丘金牌总数的半壁江山。 他叫蒋威,今年尚不满30岁。 据蒋威回忆,他从记事起,就在父亲的教导与鞭子下习武。当时,蒋传林的练武场在东风小学院内,他的学生特别多。或许是耳濡目染的缘故,幼年的蒋威对武术产生了一种极其强烈的好奇与神往。在父亲的指导下,蒋威在四五岁时就开始练习弓步、马步等基本功,逐渐走入武术殿堂。蒋威说,刚开始习武时,有一种好奇与兴趣,尽管非常艰苦,可乐于其中,他每天仍然把父亲规定的动作练得尽善尽美。随着习武的深入,那种闻鸡起舞的苦涩,那种站马步的无味,那种每天都会摔出伤痛的辛酸,那种时不时就会挨父亲一湿毛巾的恐慌,让蒋威开始对武术产生厌倦感。蒋威记得,在他八九岁的时候,他父亲经常给他做工作,告诉他,他们家是一个武术世家,绝不能让这个优良传统在他这一辈人手里失传! 因为习武早,幼年时不注意生活细节,蒋威的膝关节落下疾病,每逢阴天下雨时就会疼痛。蒋传林告诉他,习武要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不可有一日懈怠。习武的人不但其搏击技术出众,更重要的是他要有顽强的意志力。没有意志力,武术练得再好也难以有所作为。而顽强的意志力就是靠平常的愈挫愈奋、持之以恒磨砺出来的。 在父亲恩威并举的教导下,尽管对武术相当厌倦,可蒋威不得不咬牙坚持着。他10岁那年,一次意外,差点让他与武术“绝缘”。 那次,蒋威在练一个侧空翻后悬空脚时,动作做得不彻底,上体接地,鼻梁恰好磕在一块石头上。蒋威当时就昏了过去。蒋传林抱着儿子,先跑到市八八医院,八八医院的医生诊断后,让转院到商丘地区人民医院(现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蒋传林来回跑了20多公里,双手一直抱着儿子,呼唤着儿子的名字。那一次,在蒋威眼里一向不苟言笑、严厉认真的父亲一下子转变成了一个与大多数小伙伴的父亲一样疼爱他们孩子的慈父。 那次伤好后,蒋威的妈妈坚持不再让蒋威习武,就这一个宝贝儿子,万一落下残疾会后悔一辈子的。可蒋传林仍然坚持让蒋威习武。蒋家是武术世家,绝不能让这个传统在这一代人身上失传! 蒋威重新走上了练武场,庆幸的是,他度过了心理上的厌恶期。 1990年,蒋威13岁,那年,他父亲将他送到南京体育学院,开始练习散打。因为小时候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蒋威迅速进入专业散打队,并开始参加大大小小的散打比赛。 反应敏捷,出手迅速,基本功扎实,心理素质好的蒋威在散打队中很快脱颖而出。1994年7月,他参加全国中西南协作区散打擂台赛,在65公斤级的比赛中连续战胜对手,最后登上了冠军领奖台。 1994年10月,在金霸王杯全国散打擂台赛中,他一路打入决赛,在冠亚军决赛中,他在左腿受伤的情况下,奋力将对手击倒,获得冠军。走下领奖台,蒋威大汗淋漓。他的左腿已经红肿,疼痛难忍。蒋威被送到医院,医生的诊断结论是:终身不能再进行专业训练!蒋威不甘心,又转院到上海。医生的诊断结论仍然是不能再从事专业训练与比赛。 多年的辛苦,到该收获奖牌的时候,他却要与专业告别,那种伤感与痛心让蒋威痛彻心肺。他希望能有奇迹出现,再次咬着牙走上了训练场。可一场训练下来,他的膝关节严重积水,不得不用针管子往外抽水。抽过水后,他再次咬着牙走上训练场,可一天的训练下来,他的膝关节积水更多,不得不再次用针管子往外抽水……这种情况,是绝对不能再进行专业训练了,否则,那条腿可能就废了! 蒋传林理解儿子的心情,他一直在儿子身边陪着,在儿子心情好一点的时候给他做思想工作。蒋传林告诉儿子,不能做队员登峰夺魁,但是可以转行做一名教练,培养更多的弟子,夺得更多的全国冠军,为商丘、为河南争光。 再坚持下去已经没有意义,1994年年底,蒋威到北京体育大学参加了中国首届跆拳道教练培训班。当时,跆拳道刚进入中国不久,进行跆拳道培训的大多是散打运动员和教练员,具有良好的散打基础,学习起跆拳道动作及规则来相对容易得多。3个月后,蒋威成绩全部合格,成了中国第一批跆拳道教练,领取了教练员证。 1995年,蒋威被河南省体育局授予国家一级武术散打裁判及跆拳道裁判。 同年,蒋威以其出色的运动成绩被河南大学体育学院武术系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录取。1999年,蒋威毕业获得学士学位。 在上学期间,蒋威就开始带学生。1999年,蒋威的武术搏击俱乐部招收散打、跆拳道队员,进行专业化训练。并开始带队参加全省、全国的各项散打、跆拳道比赛。 刚开始,蒋威的学生很多都是自己的朋友和老家夏邑的人。蒋威带队员,一直有一个让队员传承自己的理想、在全国夺得冠军的衷肠。所以,他选队员,最看重的是资质、身体条件及发展潜力,在队员报名时,他从来不了解队员的家庭情况。在他的俱乐部里,很多是农村的孩子,有的家庭相当困难。对于这样的学生,蒋威不但免除其学费,还让其“白吃白喝”。现在已经入选国家队、多次获得全国散打锦标赛冠军的刘振、张开印就是两名来自农村的孩子。 蒋威受其父亲影响,对队员们非常严厉。蒋威说,他带的是专业队,是要代表商丘及河南参加专业比赛的队员,不是那些为了健身健美的业余形体训练班,所以他要严格要求每一个队员,按能成为省级、国家级冠军的要求培训他们。当初,蒋威练武的时候,哪个动作稍不规范,他父亲的湿毛巾就抽到了身上。当时,他父亲解释抽毛巾的原因时说:让你疼,就是要你记住,习武是不能有一丝一毫的马虎的。现在,当队员的动作不规范时,蒋威不是用湿毛巾抽,而是用他威严的高音去“训”。在100多名运动员面前,被喊出来低着头当众接受高声训斥,也会令队员们铭刻于心的。 正所谓“习武先修德”,要做一名出色的队员,首先要有一个出色的人品。每天训练的开始与结束,蒋威都要带领队员们向国旗敬礼。在业务训练课外,他还经常性地进行体育道德教育。 从1999年至今,蒋威所带的散打队员已经获得国家级冠军12个,省级冠军近50个。在去年的全国十运会上,他的队员刘振、张开印分别代表河南参加了决赛阶段的比赛。1999年到2002年,刘振在全国武术散打锦标赛中,连续4年获得冠军。在2001年的中泰武术对抗赛中,刘振击败泰国选手获得冠军。张开印在2004年豫鲁苏皖散打争霸赛中,神勇地连续挑战5个级别的冠军并胜出,从而获得“王中王”的称号。 在刚刚结束的世界青年散打锦标赛选拔赛中,蒋威所带的队员李宁及孟建阳分获第三名和第五名,两颗中国武术散打新星又在蒋威的俱乐部里升起。 在跆拳道班里,蒋威所带的队员龚艳、蒋佳、杨冰、贾颜如、于梦雪等十几个人获得过全国及省级冠军。 蒋威年少时打向全国、打向世界的梦想正在通过他的言传身教由他的弟子们为他实现着。 从1995年获得全国一级裁判以来,蒋威执法过国家级、省级近千次散打、跆拳道比赛,还曾执法2000年的中泰对抗赛、2001年的中欧对抗赛、2003年的中越对抗赛,而且大都是场上的执行裁判。自河南电视台《武林风》开播以来,蒋威一直是场上的重要执行裁判,执裁过《武林风》半数以上的专业散打比赛。我们再看《武林风》时,那个身体稍胖、在两个选手之间不住“嗨、嗨”喊的裁判,可能就是蒋威。 在执法赛场上之所以能如此“长盛不衰”,这与蒋威的执法理念密不可分。蒋威说,他曾经是一名运动员,知道被裁判错判的愤慨及伤心,所以他不会伤害任何一位选手对散打、跆拳道及整个武术赛场的神圣感。曾经,他有一名非常有潜质的学生,在一次比赛中被裁判错判,比赛结束后,那名学生不辞而别,蒋威再也没有找到他,过两年后,他才听说那名学生在南方当了保安。这次事件对蒋威的振动很大,队员们辛辛苦苦地训练,一直是心中对武术冠军的追求鼓舞着他们,在他们的心中,赛场是那样的纯净与神圣,可裁判的错判,让他们心中的精神支柱轰然倒塌,一个可能成为国家甚至世界冠军的选手可能就会因为裁判的一个判罚而黯然隐去。 现在这个社会,人情关系无处不在,体育界也并非一方净土。蒋威说,他在散打、跆拳道的圈子里生活了这么多年,很多裁判、教练都是朋友,在场下,朋友求到他时,他会向朋友的队员交代一些注意事项及临场技巧。但一站在比赛场上,蒋威说,就不能有任何私心。蒋威还有一个独特的执裁经验,就是裁判在上场前不作任何判断。比如谁谁曾经是国家冠军,另一个名不见经传,冠军应该能赢。如果有这种先入为主的判断,执裁时可能就会不自觉地偏袒一方。
蒋威,用他对武术的赤诚及独到而公正的理解在不懈地诠释着一个中国优秀裁判应有的作为。 http://www.sqrb.com.cn/img/2006-07/20/J060720022.jpg http://www.sqrb.com.cn/img/2006-07/20/J060720023.jpg蒋威向学员展示跆拳道。 http://www.sqrb.com.cn/img/2006-07/20/J060720024.jpg 蒋威在河南电视台《武林风》栏目中执裁。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