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公祠位于西安以南的长安区城东,距西安约12公里,是唐代著名大诗人杜甫的祠堂。杜公祠是个四合院式的建筑群,山门是仿唐代的砖木结构,祠院内有三间享殿,殿内供有杜甫泥塑坐像一尊。祠内最珍贵的文物是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0年)杜甫写的《俯太中严公九日南山寺》石碑的墨拓本,这是现存唯一的杜甫墨宝。
http://s6/middle/3e9eeaf6t78eca00a33e5&690
杜公祠
杜甫,字子美,祖籍陕西长安人,唐先天元年(公元712年)生于河南巩县,唐代宗大历五年(公元770年)冬天卒于湘江水上的小船里,曾居住长安10年。政治失意和生活贫困,促使他深入体察民众疾苦。杜甫一生共写了1400多篇诗,大部属现实主义风格,典型作品有“三吏”(《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兵车行》、《丽人行》等,与李白齐名,誉称“诗圣”。交通:在西安南门、南稍门乘坐去翠华山的旅游车可达。
杜公祠位于长安区韦曲镇东的少陵塬畔,距西安约12公里,是杜甫的祠堂,它北倚少陵原,南临樊川,祠内花草茂盛、环境幽雅,是一处游览胜地。杜公祠是个四合院式的建筑群,山门是仿唐代的砖木结构,深3米,高6.7米,宽4.3米;院内有五个水泥砌的大花坛,祠院内有三间享殿,殿内供有杜甫泥塑坐像一尊。祠内最珍贵的文物是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0年)杜甫写的《俯太中严公九日南山寺》石碑的墨拓本,这是现存唯一的杜甫唯一墨迹。展室墙壁上有《唐书·杜甫传》、《杜甫年谱》、“杜甫足迹图”、“杜氏世系表”、“杜甫在长安行迹图”等。现今的杜公祠系清代重修,1960辟为杜甫纪念馆。
杜甫和少陵颇有渊源,他曾长期居住在少陵附近,又因远祖杜预本是长安人,所以自称“少陵”
、“少陵布衣” 、“杜陵野老”
、“杜陵野客”,诗集也以《少陵集》命名。他的一生如同它的诗风一样沉郁苍凉而不失雄浑瑰丽,落霞满山的少陵塬上,也许可以再现当年的长恨歌。
http://s2/middle/3e9eeaf6tb93e42669df1&690
牛头寺的东院即杜公祠。杜公祠是为纪念唐代伟大诗人杜甫而建。杜甫曾在少陵原居住过,他在诗中经常自称“少陵野老”、“杜陵布衣”,后人便在此建祠祭祀他。杜公祠始建于明世宗嘉靖五年(1526年),原址在牛头寺南约一里处,后毁于火,清代嘉庆九年
(1804年)重建于牛头寺东院。杜公祠依坡而建,正中的大殿内神龛中供着杜甫的泥塑坐像,龛左有一石碑,上刻杜甫的半身朝服象。大殿外尚存有许多碑石,大殿前的庭院中种有许多花木,绿荫掩映,环境清幽。从杜公祠所在的少陵原上望去,樊川如画,*(左氵右矞)水如带,不禁使人想起杜甫吟咏此间风光的诗句:“野寺垂杨里,春畦乱水间。美花多映竹,好鸟不归山。”杜公祠内原有许多楹联,如倪度撰的“天使诗鸣,诗史、诗王、诗圣;地因杜重,杜陵、杜曲、杜祠”,李慎撰的“史笔振风骚,天宝而还谁作者?桑麻仍故里,少陵终古属先生”,都很好地表达了人们对伟大诗人的景仰和怀念之情。
杜曲谒杜工部祠
[清] 屈大均
城南韦杜*(左氵右矞)川滨①,工部千秋庙貌新②。
一代悲歌成国史③,
二南风化在诗人④。
少陵原上花含日⑤,
皇子陂前乌哢春⑥。
稷契平生空自许⑦,
谁知词客有经纶⑧。
【作者简介】
屈大均,初名绍隆,字翁山,又字介子,广东番禺人。本为明末诸生,清军入关后,他出家为僧,法名今释,字一灵,一字骚余。中年还俗,改名大均。漫游江淮、秦陇等地,与李因笃等为友。诗作擅长写山林边塞风光,尤工五言近体,与陈恭尹、梁佩兰共称“岭南三大家”。著有《草堂九歌集》。
【注释】
①城南韦杜:描西安城南的韦曲和杜曲。韦曲在唐代为宰相韦安石的别墅所在地,亭台花木之胜驰名当时。杜曲在韦曲东十里,亦为名胜之地。韦杜二家在唐代都是势家大族,所以唐人语云:“城南韦杜,去天尺五”。*(左氵右矞)川:又称*(左氵右矞)河,*(左氵右矞)水,在长安县南。杜工祠地处韦曲、杜曲之间,*(左氵右矞)水之滨。
②工部:指杜甫。杜甫曾被严武表为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人称为杜工部。千秋:千年。
③“一代”句:这句是说杜甫那些真实描写了唐朝安史之乱前后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的诗歌已被人们誉为“诗史”。《新唐书·杜甫传赞》:“甫又善陈时事,律切精深,至千言不少衰,世号诗史。”
④二南:指《诗经·国风》中的《周南》和《召南》。风化:教育感化。诗人:指杜甫。
⑤少陵原:在今长安县,为樊川北原,汉宣帝许后之陵墓少陵在此。杜甫曾居于此,故自称“少陵野老”。
⑥皇子陂:地名,在长安县西南。《十道志》:“秦葬皇子,起冢陂北原上,名皇子陂。”哢(long4):乌叫。
⑦稷契:稷与契是传说中唐尧和虞舜时的两个贤臣。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自许:自己称许自己。这句是说杜甫平生以稷契自许,期望能辅佐明君,建功立业,但终未实现。
⑧词客:即诗人,指杜甫。经纶:本意为整理丝缕,后引申指政治才干。这句是说有谁知道杜甫这位诗人也具有不凡的政治才干。杜甫早年即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抱负,到凤翔任右拾遗时,对唐肃宗罢免房馆琯相位一事曾上书谏阻,认为“罪细,不宜免大臣。”清人沈德潜评此诗曰:“词客有经纶,只救房琯一节,朱子深许之。”
http://s14/middle/3e9eeaf6tb93e43d9a7ad&690
杜少陵祠
[清]屈 复
初日少陵路①,
清秋工部祠。
苔移风雨座②,
树老凤凰枝③。
金粟堆云乱④,
锦城江水悲⑤。
生平愁饿死⑥, 椒酒竟何时⑦?
【作者简介】
屈复,字见心,号悔翁,陕西蒲城人。十九岁时,试童子试获第一,忽弃去,漫游各地。后至北京,以诗学教授弟子,乾隆元年(1736年)举博学鸿词,不赴。诗作浑劲质朴,独开生面,托意不凡。著有《弱水集》,《江东瑞草祭》等。
【注释】
①初日:初出的太阳。少陵路:少陵原上的道路。
②苔:青苔。座:指杜甫的神座。此句写杜公祠内的杜甫神座被风吹雨打,生满青苔,足见祠庙之荒凉。
③凤凰枝:指梧桐。传说凤凰只棲于梧祠树上。杜甫《秋兴八首》中有“碧梧棲老凤凰枝”句,浦起龙注:“凤凰枝,即是碧梧。”
④金粟:指金粟山,在陕西蒲城县东北,以山有碎石如金粟而得名。唐玄宗开元四年改蒲城为奉先,杜甫曾在这里住过,作有《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宇》等诗。堆云:积云。
⑤锦城:即成都,成都古称锦官城或锦城,城南有锦江。杜甫于乾元二年(759年)底入蜀,在成都草堂住了五年左右。
⑥愁饿死:杜甫一生饱受饥寒之苦,在诗中常有咏叹,如《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醉时歌》:“但觉高歌有鬼神,焉知饿死填沟壑?”
⑦椒酒:用椒浸制的酒,亦称椒浆。古人常用以祭奠神灵。《楚辞·九歌·东皇太一》:“奠桂酒兮椒浆。”
http://s8/middle/3e9eeaf6tb93e45eaf137&690
杜工部祠
[清]
张 幹
少陵原上望高秋①,
驻马荒祠竟日留②。
忠爱竞传诗史独③,
文章唯许谪仙俦④。
千章古木浓阴合⑤,
一带山光暖翠浮⑥。
此地吟魂应不泯,
年年来往曲江头⑦。
【作者简介】
张干,字青柯,陕西三原县人。乾隆国子生。
【注释】
①高秋:秋高气爽之时。
②荒祠:指荒芜的杜公祠。竟日:终日。
③忠爱:忠君爱国。《新唐书·杜甫传》:“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汙,为歌诗伤时桡弱,情不忘君,人怜其忠云。”
④谪仙;指李白。《新唐书·李白传》载,李白入长安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意即被贬到人间的天仙。俦:同辈。《新唐书·杜甫传》:“少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昌黎韩愈于文章慎许可,至歌诗,独推曰:‘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诚可信云。”此句言杜甫的诗作只有李白可以与之比并。
⑤千章古木:很高大的古木。章通橦(ch6ng),木一截称为一橦,千章,极言树木之大。《史记·货殖列传》:“山居千章之材。”
⑥暖翠:晴明天气中的翠绿山色。吴景奎《春日》:“江上数峰暖翠浮。”
⑦吟魂:指诗人的魂魄。不泯:不灭。结尾二句是说,杜甫的魂魄想应长留此地,年年往来于他生前常去游览的曲江。
http://s1/middle/3e9eeaf6tb93e48545aa0&690
工
部 祠
[清] 徐怀璋
辛苦当年老病身,
麻鞋无赖走烟尘①。
独怜肺腑忧君国②,信有文章泣鬼神③。
此日祠堂连佛座④,何人风雨吊儒臣⑤。
杜陵原上依依柳⑥, 犹是江头一边春⑦。
【作者简介】
徐怀璋,字奉伯,陕西兴平县人。光绪己丑举人,曾官四川昭觉县知县。著有《镜湖文诗抄》。
【注释】
①麻鞋;杜甫《述怀》:“今夏草木长,脱身得西走。麻鞋见天子。衣袖漏两肘。”写他逃脱安史叛军到凤翔投奔唐肃宗时的情景。无赖:即无奈,无可如何。烟尘:烽烟和尘土,代指战争。
②肺腑:比喻内心
③泣鬼神:使鬼神都感动哭泣。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④连佛座:杜公祠与牛头寺仅一墙之隔。
⑤俯臣:指杜甫。
⑥杜陵原:本称东原,汉宣帝杜陵在原上,故称杜陵原。杜甫曾居于此间,故自称杜陵布衣。依依:轻柔的样子。
⑦江头:指唐长安城东南的曲江。杜甫曾写过许多咏曲江的诗篇,如《曲江二首》:“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
http://s10/middle/3e9eeaf6t78eca3305499&690
杜工部祠
[清]
祁 琳
千载诗宗第,
旧传子美村①。
有声松扫径,
无客竹敲门②。
巫峡三秋月③,耒阳五夜魂④。
游人凭吊处, 遗恨满青尊⑤。
【作者简介】
祁琳,字景纯,清陕西咸宁县人。乾隆初邑庠生,著有《芳茵园集》。
【注释】
①诗宗;世所共仰的诗人。指杜甫。第:大房屋。这里指杜公祠。子美:杜甫字子美。这两句是说杜公祠所在的地方相传是杜甫当年居住过的乡村。杜甫《曲江三章》:“杜曲幸有桑麻田”。
②“有声”二句:写杜公祠只有松竹之声,极为幽静。
③巫峡;又称大峡,为长江三峡之一,西起四川省巫山县大宁河口,东至湖北省巴东县官渡口,绵延约四十公里。杜甫于乾元二年
(759年)入蜀后漂泊于成都、夔州等地,在其诗作中常咏到巫峡,如“巫峡清秋万壑衰”(《诸将五首》),“巫山巫峡气萧森”(《秋兴八首》),“三峡星河影动摇”(《阁夜》)等。
④耒阳:县名,在湖南省东南部,史载杜甫死于耒阳,《新唐书·杜甫传》:“因客耒阳。游岳祠,大水遽至,涉旬不得食,县令具舟迎之,乃得还。令尝馈牛炙白酒,大醉,一夕卒。年五十九。”杜甫集中有《聂耒阳以仆阻水,书致酒肉,……》一诗。
⑤青尊:酒杯。
http://s10/middle/3e9eeaf6tb93e4ac2a999&690
谒杜公祠
[清] 周铭旂
怕说嵚岑猛虎场①,
当年遗迹总荒凉。
诗魂犹恋深闺月,
常认鄜州作故乡②。
【注释】
①“怕说”句:杜甫《述怀》:“几人全性命?尽室岂相偶?嶔岑猛虎场,郁结回我首。”写叛军杀戮之惨和自己对妻子生死的惦念。嶔岑,山高峻貌。猛虎场,残暴的敌寇肆虐之地。
②“诗魂”二句:至德元年(756年)八月,杜甫被安史叛军所俘,押到长安,写了一首怀念妻子的《月夜》诗:“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末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鄜州,即今陕西省鄜县,当时杜甫妻子在鄜州羌村。杜甫曾于至德二年(757年)八月回鄜州羌村探望家小,作有《羌村三首》。
底事崎岖赋远征①,
全家漂泊近边城②。
相逢莫道吟诗苦,
只为风尘也瘦生③。
【注释】
①底事:何事,何以。崎岖:道路险阻不平。赋远征:指杜甫作《北征》诗。杜甫于至德二年(757年)八月从凤翔北行到鄜州探家,后将这次探家的经过见闻写成《北征》诗。
②边城:指鄜州。
③“相逢”二句:《唐诗纪事》载,李白曾作《戏赠杜甫》一诗:“饭颗山头逢杜甫,头戴笠子日卓午。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此处是说,切莫要说苦心吟诗使杜甫消瘦,只是这艰险的长途跋涉也足以令他消瘦了。风尘,指行旅辛苦。瘦生,即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