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难节-分享】诗歌欣赏-十架永存歌(Old Rugged Cros
标签:
音乐十架永存歌十字架乔治·本纳德杂谈 |
分类: 古韵盎然 |
http://fmn026.xnimg.cn/fmn026/20090410/0155/b_10451o206097.jpgRugged
Old Rugged
Cross《十架永存歌》(也译作《古旧十架》)
Words &
Music: George Bennard,
1913
http://fmn032.xnimg.cn/fmn032/20090410/0155/b_10711m206097.gifRugged
经文:“但我断不以别的夸口,只夸我们主耶稣基督的十字架”(加六14)
歌词:
在各各他山上,孤立十字宝架,至羞辱至苦痛记号;在此真神爱子为众罪人钉死,这十架为我最爱至宝。
各各他之十架,虽然有人藐视,于我却是真神仁慈;神子耶稣基督甘离天堂荣华,在此十字架被人钉死。
各各他之十架,虽然满有血迹,我仍然以此架为圣;因在此宝架上,我救主舍生命,洗我众罪并使我成圣。
我愿忠心随主,不以福音为耻,甘愿背负十字宝架;不日救主再临,迎接我众升天,永远享福乐荣归天家。
副歌:
故我高声称颂主十架,直到在主台前见父面,我一生要背负主十架,十字架可换公义冠冕。
Old Rugged
Cross
On a hill far
away stood an old rugged cross,
The emblem of suffering and shame;
And I love that old cross where the dearest and best
For a world of lost sinners was slain.
Refrain:
So I'll
cherish the old rugged cross,
Till my trophies at last I lay down;
I will cling to the old rugged cross,
And exchange it some day for a crown.
O that old rugged cross, so despised by the
world,
Has a wondrous attraction for me;
For the dear Lamb of God left His glory above
To bear it to dark Calvary.
Refrain
In that old rugged cross, stained with blood so
divine,
A wondrous beauty I see,
For ’twas on that old cross Jesus suffered and died,
To pardon and sanctify me.
Refrain
To the old rugged cross I will ever be true;
Its shame and reproach gladly bear;
Then He’ll call me some day to my home far away,
Where His glory forever I’ll share.
Refrain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而以动人心弦的优美诗歌。它曾经深深打动过仰望十架的千百万人的心;今天,它被誉为本世纪最流行的圣诗之一,在世界各地广泛传唱,仍然在感动着成千上万歌唱这首赞美诗的人,使他们背起十字架,跟随我主耶稣基督。
《十架永存歌》之所以受到人们的热烈欢迎,除了其旋律美妙动人,更为重要的还在于其内容有吸引力,因为它歌颂了十字架——万人仰望的十字架。
《十架永存歌》的词、曲作者乔治·本纳德(G.Bennard.1875-1958),1873年生于美国俄亥俄州东北部的重工业城市杨斯敦,后来又随父母先后迁居到爱荷华州的阿尔比亚和卢卡斯城;在卢卡斯,小乔治接受了耶稣基督为自己的救主。父亲去世时,乔治还不满16岁,但就得担起维持家庭生活的重担。他既要照顾年老的母亲,又要看护四个年幼的妹妹,同时,还加入救世军,参加一些社会服务工作。
后来,本纳德在美以美会担任了圣职,从此,他一心以主的话语为念,勤奋工作,热心传道,赢得了人们极大的尊敬,对他评价甚高。有一阶段,乔治·本纳德到各地组织奋兴布道会,在密州和纽约州的往返尤其频繁,操劳奔波,简直达到废寝忘食的程度。有一次他从外地布道回来,经历了一场严峻的考验,因此开始认真思考十字架的重大意义,这样也就真正认识到保罗所说的和基督“一同受苦,效法他的死”(腓三10)究竟意味着什么了。
乔治·本纳德晚年回顾这段经历以及这首赞美诗的创作和流传过程时说:“1913年,我住在密执安州的阿尔比恩,有一天忽然受圣灵感动,立即铺纸挥笔,写下这首《十架永存歌》。最初写好的是曲谱,而配上去的歌词并不令人满意,后来经不断推敲,才能充分表达我内心的赞美和感恩之情。同年6月7日,在波卡贡的培灵会上开始向弟兄姊妹介绍这首赞美诗,接着在芝加哥福音学院一次规模很大的培灵会上受到大家的欢迎,不久,这首歌在全同就不胫而走。”
当时著名的福音圣诗创作家查尔斯·加百列,收到本纳德寄去的《十架永存歌》的手稿后,预言说:“你肯定能听到这首歌响彻全国。”这个预言很快就被证实了,因为这歌不仅早已成为广大基督徒所心爱的赞美诗,而且连社会上的流行歌曲集,也几乎都要将这首圣诗收入进去。由此可见它受欢迎的程度。
乔治·本纳德写下这首歌后,继续为主工作四十余年,在这漫长的岁月中,他还曾写过其它的一些圣诗,但其中再也没有哪一首能引起像《十架永存歌》一样广泛热烈的反响。1958年10月9日,85岁高龄的乔治·本纳德息劳归主,他所背负的十字架换成了公义冠冕。乔治·本纳德在世的最后几年,是在密执安州里德之北数英里处的靠路旁的一座房子里度过的,离房子不远的地方,至今还耸立着一座高达12英尺的十字架,上面写着:“人们心爱的赞美诗——《十架永存歌》——的作者乔治·本纳德安息处。”(*1)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