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三件套》
(2024-06-20 17:01:21)
标签:
红楼梦 |
分类: 红楼梦 |
下卷 第一百回 第一节:教育三件套
【原文】
话说贾政去见了节度,进去了半日不见出来,外头议论不一.李十儿在外也打听不出什么事来,便想到报上的饥荒,实在也着急,好容易听见贾政出来,便迎上来跟着,等不得回去,在无人处便问:“老爷进去这半天,有什么要紧的事?"贾政笑道:“并没有事.只为镇海总制是这位大人的亲戚,有书来嘱托照应我,所以说了些好话.又说我们如今也是亲戚了."李十儿听得,心内喜欢,不免又壮了些胆子,便竭力纵恿贾政许这亲事.贾政心想薛蟠的事到底有什么挂碍,在外头信息不早,难以打点,故回到本任来便打发家人进京打听,顺便将总制求亲之事回明贾母,如若愿意,即将三姑娘接到任所.家人奉命赶到京中,回明了王夫人,便在吏部打听得贾政并无处分,惟将署太平县的这位老爷革职,即写了禀帖安慰了贾政,然后住着等信.
【端木持易见解】
中国的文字之美,妙在“象形”,妙在“形象”。所以特别适合类比,只要有其形、有其象,就可以“通用”。这就叫“取类比象”。
比如“饥荒”,一般指庄稼歉收或没有收成。但引申开来,经济苦难,可以叫饥荒;收入下降,也可以叫饥荒;财政亏空,也可以叫饥荒;麻烦纠纷,也可以叫饥荒。
总之,收入不足或由此产生的后果,皆可谓饥荒。
近来,很多人希望中国可以放水,就是因为“货币不足”,闹饥荒了。为什么不足呢?一方面是因为美国加息,很多货币跑出去吃利息去了;另一方面,中国内部的群众收入不足,消费下降,不花钱了;投资也不足,也不花钱了。
于是整体表现就是大家都缺钱,闹饥荒。都想着政府印钞,政府投资,政府消费。可是,政府说,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当前的税负已经很高了,如果要政府来搞投资和消费,只能是将未来的税收(以国债的形式,财政赤字的形式)提前拿出来花而已,又能撑得了多久呢?
美国是走这条路的,不断借债,寅吃卯粮,可是,任何“不足”,都不可能一直通过抢别人的鱼放到自己塘里这种掠夺方式来弥补,为什么呢?因为这是赤裸裸的侵略,是任何人都不可能答应的。财富的源泉,应该是创造,是劳动。这才是长远之计。
然而,帝国主义,或者说金融食利者,是不会考虑这些的,他们的贪婪逐利性,根本停不下来。只能通过反抗才能阻止他们。
这就不得不说另一个有意思的汉字了,这就是“打”。本节中的“打听”,“打点”,你看,都是“打”。
打,就是以手击丁使之实。“打”字意由“举”“发”“击”“入”四个要素组成。赵世民说,汉语“打”所产生的一切意思都是从这四个要素引申而来。
可见,世事之难,非以“打”的姿态,绝无可能能“举发击入”。统治者如此,被统治者亦如此。
教员有词形容:“人世难逢开口笑,上疆场彼此弯弓月,流遍了,郊原血。”
有个朋友问我,如何教育孩子?
还能怎么教育?
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这就是最深刻的教育。
搞科研斗天,搞劳动斗地,搞组织活动斗人。
这就是教育三件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