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敌人骂你的话做》
(2022-10-19 10:24:45)
标签:
红楼梦 |
分类: 红楼梦 |
上卷 第七十七回 第十一节:照敌人骂你的话做
【原文】
此时多浑虫外头去了,那灯姑娘吃了饭去串门子,只剩下晴雯一人,在外间房内爬着.宝玉命那婆子在院门瞭哨,他独自掀起草帘进来,一眼就看见晴雯睡在芦席土炕上,幸而衾褥还是旧日铺的.心内不知自己怎么才好,因上来含泪伸手轻轻拉他,悄唤两声.当下晴雯又因着了风,又受了他哥嫂的歹话,病上加病,嗽了一日,才朦胧睡了.忽闻有人唤他,强展星眸,一见是宝玉,又惊又喜,又悲又痛,忙一把死攥住他的手.哽咽了半日,方说出半句话来:“我只当不得见你了。”接着便嗽个不住,宝玉也只有哽咽之分.晴雯道:“阿弥陀佛,你来的好,且把那茶,倒半碗我喝.渴了这半日,叫半个人也叫不着。”宝玉听说,忙拭泪问:“茶在那里?”晴雯道:“那炉台上就是。”宝玉看时,虽有个黑沙吊子,却不象个茶壶.只得桌上去拿了一个碗,也甚大甚粗,不象个茶碗,未到手内,先就闻得油膻之气.宝玉只得拿了来,先拿些水洗了两次,复又用水汕(通“涮”,洗涮)过,方提起沙壶斟了半碗.看时,绛红的,也太不成茶.晴雯扶枕道:“快给我喝一口罢!这就是茶了.那里比得咱们的茶!”宝玉听说,先自己尝了一尝,并无清香,且无茶味,只一味苦涩,略有茶意而已.尝毕,方递与晴雯.只见晴雯如得了甘露一般,一气都灌下去了.宝玉心下暗道:“往常那样好茶,他尚有不如意之处,今日这样.看来,可知古人说的‘饱饫(yù
【端木持易见解】
(1)
先来理解一些俗话,俗话才是长久以来都存在的现象。
比如“饱饫(yù
这些俗话的道理对不对呢?我认为俗话只是现象层面的,无所谓对错。我认为,倒不是欲望本身有什么错,追求发展,是人类的本能,无所谓对错。那么,物质的追求,有没有极限呢?从长期来看,的确是无限的。但在一定的时空内,物质的发展速度,相比于无限而且快速膨胀的欲望,它就显得那么慢,那么匮乏,那么不足了。
怎么办?要适当限制物质的欲望。怎么限制?又以什么为度呢?我想,方法就是量力而行——量自己之力、量国家和整个人类社会之力,并以德为度。什么叫德?对绝大多数人有利。这是标准。我们的欲望一定要量力而行,一定要对自己、家人、社会有利。否则,这个欲望就无法实现,就是邪念。
以上是对主动追求物质的人来说的。晴雯的委屈在于,她并没有这方面的追求。晴雯从流浪者、到跟着赖嬷嬷、又被送给贾母、然后分配给宝玉,可谓步步高升,富贵荣华了。这种物质利益方面的发展,并不是晴雯主动要求的。她是身不由己的。她对物质是不屑一顾的。她是单纯的,她是无辜的,她是追求真情的。
但是,一切由不得她个人怎么想。她获得了利益,获得了地位,获得了宝玉的宠爱,那就阻碍了其他人的“发展”。其他人就要搬走她。谁不想留着指甲不干活?谁不想胳膊上戴四个银镯子?谁不想处处被捧着?
晴雯的惨痛结果,就在于她还未认清社会现实,还比较单纯。自己客观上享受着富贵荣华,主观上却存着“痴心傻意”。于是别人骂她狐狸精,把她打倒了。等她醒悟社会竞争是你死我活的斗争的时候,已经为时已晚了。地位已经不再了。
这个时候,面对失败,晴雯又犯了一个毛病,那就是养尊处优惯了,一旦受挫,就自暴自弃起来。“挨一刻是一刻,挨一日是一日”,这不是破罐子破摔吗?
我们有很多女英雄,越挫越勇,可堪楷模。比如最有名的武则天,还被赶出宫做尼姑呢,最后还不是翻盘做了皇帝?晴雯这点委屈,又算得了什么呢?就要死要活的。可见,也太缺乏战斗力了。
大家要学习晴雯,在面对失败这件事情上,要以她为反面教员。要有韧性。要能承受社会竞争的残酷性。
(2)
晴雯失败了,失败者受苦受难,你看喝茶,没有香气、没有茶味儿、只有苦涩。所以,晴雯很可怜,值得我们同情。同情她的单纯,她的友爱,她的真挚。
她病了,什么病?大约是肺炎。外感咳嗽迁延不愈,伤及肺气,反复感邪,咳嗽频作,肺脏日益耗伤,逐渐成为内伤,若夹湿夹燥,病势更为缠绵,很难痊愈。再加上受袭人麝月等同伴的背叛、王夫人的羞辱、哥嫂的嫌弃一系列委屈之气,真是病上加病了。
但大家注意,她的病状是只有“嗽”,古代“咳嗽”二字是不一样的,“有声无痰,咳;有谈无声,嗽”。晴雯是“有痰无声”,这非常有内涵。
一群人在一起叽叽喳喳,其实没什么内容可谈,并不交心;相反,两个知心人在一起,没什么声音,却放佛谈了很多很多,这就叫谈笑风生,有得谈。晴雯在荣国府内和其他人的关系,就是有声无痰;而和宝玉在一起,则是有痰无声。只能偷偷摸摸,无声无息的交流,真是令人心碎啊!
(3)
最后说一下虚名问题,宝玉来了,晴雯是“又惊又喜”,惊是因为怕宝玉回去受罚,另外是没想到他能来,意外的惊;喜是宝玉能偷着来,她非常高兴。“又悲又痛”,悲是自悲,也有替宝玉悲伤,以后他没有自己的心疼了;痛是自己身体的病痛,也有自己心灵委屈的痛苦。那么,晴雯心里最痛的是什么呢?是担着狐狸精的虚名。她并没有勾引宝玉,却受着虚名;真正勾引宝玉的袭人,却得了个大贤人的名分。这让晴雯非常不服气。
晴雯值得可怜和同情的地方,就在这里,她没有任何亏德的地方,一身正气。
但更值得我们深思的地方,是什么呢?那就是不能为了虚名,吃现实的亏。
这方面的榜样就是曹操。曹操就比较务实,不怕担负骂名,不要什么“美名”。朱元璋也是如此,不要什么“王”的虚假头衔,“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就是求实。
那么,虚名要不要?我看也不能随便丢却。只不过是在虚名和实务起冲突的时候,不能受虚名所累。一旦实际到手,名头也是不能缺少的。要辩证的看问题,名利双收最好,其次求实,其次求名。
反过来呢?也有从虚名起家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弱者一开始是缺乏实物的,他们不得不主张正义,喊出口号,以“迎闯王、不纳粮”,“均贫富、等贵贱”来团结和组织群众。
可见,实力派就要从实力出发,实至名归;乌有派就要从虚名出发,以名责实。
最后大家都想达到的境界就是:名副其实、名实相副。
晴雯有名无实,还是个脏名——狐狸精,你们说,这不是天大的委屈吗?
当有人一定给我们泼脏水、戴破帽子、搞污名化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奋起反击。怎么反击呢?
那就是做敌人最怕我们做的事情。说我们是土匪,对,我们就打土豪;说我们是强盗,对我们就分田地;说我们是非正规的流寇,对我们就打人民战争、运动战争。
比如晴雯,敌人最怕的是她勾引宝玉,她就应该要了宝玉,生个小宝玉,将来小宝玉登堂入室,那才是对敌人最大的打击呢。
可惜,她还是那么单纯,只是剪了指甲,换了红肚兜,就满足了。
这个纯洁的晴雯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