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造世》
(2022-08-25 10:17:30)
标签:
红楼梦 |
分类: 红楼梦 |
上卷 第七十五回 总论:
【原文】
昨晚做了一个梦,梦里我的小学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一副对联,让我们限时模仿着自己写一幅。我绞尽脑汁,只写了半句,眼见时间快到了,老师特意从我身边走过,用微笑而又充满期待的眼神望向我,仿佛在问,怎么样了?
我羞愧难当,心下一急,人也就醒了。
醒来把老师写的对联都忘了,只记得自己做的那半阙:
行江跨海明月照千古……
老师的诗忘了不说,任务还没有完成,真是对不住老师了。发了朋友圈,呼朋唤友来帮忙,于是大家各出其对,略举如下:
(1)越岭翻山飓风刮万民
(2)仰毛思齐鹰鸣以求友
(3)谈古论今乾坤载万道
(4)经乾纬坤朗日耀万世
(5)翻山越岭星火燎万丈
而我呢?也想了不少,总觉不好。只觉得“越陌度阡短歌吟春秋”,好像略微能应付一下,也不知道老师是否满意。
作诗、做梦、赌博、旅游,花间、柳巷、山头、溪沟,都不过是逃离俗世俗物的苟且办法。
如果大观园待人亲切,宝钗何至于搬出去?如果黛玉家乡还有人,她也一定早回家了。贾珍如果能有更好的出路,何必整日里寻那花样百出的破闷法?更有那些已经发展到极致的纨绔少年,早已经没有了新的人生路,只能跟着贾珍厮混。宝玉和贾环,也只能在花间、游仙里稍得喘息。大观园的女子们,也只能偷看一眼西厢或者牡丹,证明自己还是活着的少女。甚至包括贾母,她也只能跑到凸碧山庄赏月,来逃避对甄家被抄的现实恐惧。我估计她的心里,一定在不断的重复播放着“月亮月亮你别走”。这都是面对现实,不得不如此的无奈和苟且。
就拿游仙诗来说,这类题材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曹植让游仙诗第一次出现在大众面前。由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大部分时间处于乱世之下,因而文人为了明哲保身,又对当下社会极为愤懑,因此他们选择游仙将乱世置之度外,以游仙作为内心上解脱的方式之一,所以游仙诗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非常的繁荣。到了李唐王朝,游仙诗达到顶峰,李白、白居易、李商隐均涉猎过游仙题材,而又属曹唐为第一。元明清时期,大家又搞戏曲小说,替代游仙。现在大家也许不做诗了,打打游戏,看看电影电视,沉浸在另一个世界里。原因和目的其实始终如一,自古以来……,红楼梦,我的梦,你们看,大抵不过如此。
曹唐一生,认为自己最得意的两句诗是:“水底有天云漠漠,人间无路月茫茫“。他其实过于悲观了,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他都不晓得,他自己的游仙诗,其实已经算是开辟新路,创造新世界了。就像红楼梦的作者,他已经用笔,为自己,为我们,开创了一个新世界——大观园。
所以,我们都不要妄自菲薄。只需要大胆勇敢的去开拓。有人用剑开拓,比如拿破仑;有人用笔开拓,比如巴尔扎克。巴尔扎克就曾誓言:“ 拿破仑用剑没有办到的,我要用笔来完成”。而且,他真的做到了。拿破仑用剑震撼欧洲,巴尔扎克用笔震撼了全世界。
“管弦愁里老,书剑梦中忙”,“又归何处去,尘路月苍苍”的这些废话,都该扔到垃圾桶里了。我同鲁迅先生一样,呼唤你们:“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有一份热,发一份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待火炬。”
一句话:自己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