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打虎的特别之处在哪里?
(2020-02-11 12:51:36)
标签:
水浒传 |
分类: 被腾讯审核失败的文章 |
《水浒传——第15集——景阳冈打虎》
(一)武松打虎牛在哪里?
水浒传里面,能打死老虎的人,很多。
真打死老虎的,也不只武松一个,李逵就打死好几只老虎呢!
但因为打虎而闻名天下的,就属武松了。
能打死老虎的本事,这不是什么大本事,不是武松名扬天下的原因。
那是什么原因让他名扬天下了呢?
他打死的那只老虎,让他名扬天下了。
为何?
因为那个老虎已经吃了二三十个人,县衙派了很多人来拿他都拿不住。
你看,这个老虎太厉害,危害太大了。老百姓太恨他了。所以有人替他们打死了老虎,他们无不欢天喜地,高唱赞歌啊!
武松不是主动为老百姓办事的,是被动应对的,本能求生反应才打死老虎的,但老百姓觉得那不重要,老百姓看结果,只要是能打死祸害他们的东西,他们都是开心的。
杨志误杀牛二,你看老百姓一样欢歌载舞的。
说明什么呢?
只要你是真心为百姓除害,让百姓能安居乐业,有活路,老百姓就会给你唱赞歌。
你原本是什么人,是不是品德高尚,觉悟很高,都不重要。老百姓不吹毛求疵,在他们眼里,都能算英雄!
李逵打死四只老虎,是因为这四只老虎吃了他娘,这是私事。假如这四只虎吃了几百个老百姓的娘,李逵顺手打死了他们,那老百姓一定会把李逵传成天下打虎第一人呢!
可惜,他没有武松运气好。
(二)英雄的来路和出路
王进见高俅一伙人当街欺负弱小,见义勇为,是第一个英雄;
鲁智深看不惯镇关西欺负弱小,见义勇为,是第二个英雄;
林冲杀虞侯狱管等,是本能反应,算不得英雄,但为了晁盖杀王伦,是见义勇为,才算第三个英雄;
杨志杀牛二,是误杀,虽然老百姓称他为英雄,但还不是真英雄。到了日后杀富济贫才算是真英雄。
晁盖等截取生辰纲,虽然老百姓说他们是英雄,但那也只是为他们自己兄弟几个的富贵,还算不得大英雄。
宋江放晁盖逃跑,这不是英雄;杀阎婆惜,也是误杀,并不真是为义气,为百姓杀人!还算不得什么大英雄。顶多算是除害了。
武松前面已经说了,他在百姓眼里是打虎除害的英雄,但目前还不算大英雄。
义,有小义,有大义;在没有举大义之前,他们行的都是小义,有主动的见义勇为,打抱不平,也有被动的误杀,达到了除害的效果。这都不能称为大英雄。
为自己,为一人或几人,为兄弟朋友,总之为极少数人锄暴安良,这是小义气,小英雄。
为天下,为众生,为黎民百姓,总之为大多数人锄暴安良,这是大义气,大英雄。
武松打虎除害后,还将经历一番,杀嫂除奸,后为报恩义,醉打蒋门神,帮助施恩夺回了“快活林”酒店。蒋门神勾结官府,张团练暗算,武松除害,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夜走蜈蚣岭,在坟庵杀死恶道飞天蜈蚣王道人。直到最后上二龙山,最后上梁山,从小义到大义,从小英雄变成真正的大英雄!
(三)水浒传的局限性
《水浒传》这本书里的英雄,只有渔民阮氏三兄弟和打柴出身的李逵,算是农民身份,但也比较特殊,算是渔樵的代表。他们虽然成分复杂,有下级官吏,旧军官,富裕大户,开店的,经商的,卖艺的,也有流浪汉,有小偷等,但真正种地的农民和雇工,是没有的。这是毛主席青年的时候读《水浒传》时就发现的。
后来在转战西北的时候,大约1947年6月中旬的一天,转移中的中央纵队在陕北田次湾宿营。毛泽东、周恩来和任弼时等人坐在火堆旁。毛泽东用一根树枝翻动火堆中燃烧的木柴,抽着烟,神情专注地在思考。周恩来小声问:“主席又在想什么?”
毛泽东冲周恩来微微一笑说:“我在想,我小时候读《水浒传》中梁山英雄好汉的故事,读得入神。可是,有一次我忽然想到,这部小说中有一件事很特別,就是里面没有种田的农民。所有的人物都是武将、文官、书生,从来没有一个农民做主人公。我纳闷了两年,种田的为什么就没有谁去赞颂呢?后来我想通了,写书的人都不是种田的人!所以我在想,在封建社会里,统治阶级思想是统治思想,被统治的农民的思想是不能占统治地位的。在那个时代,是不可能产生真正地歌颂农民英雄的作品的,《水浒传》能用这种方式歌颂一些非农民出身的英雄好汉,已经不容易了。这部书能够传下来,也是民间下层口口相传的结果,下层民众用这种方式,竟能让它不胫而走,传世传代,了不起啊”
从以上我们可以知道,水浒传里面的英雄,是当时的中下层人民,但还不是底层人民。底层人民中的英雄,也无处不在,只是等到真正底层人民翻身做主人的时候,又过了一千多年啊!
以前的翻身,都是中下层人民领导底层人民。翻身的是中下层人民。底层仍旧在底层,从来没有动过呢!
但彻底的翻身,主席已经带着底层人民做了一次。虽然还有代表,还有带领,但已经是底层人民中的代表和带领,即工人领导农民。这比水浒传里的英雄要进一步了。
但终究还不彻底呢!
将来农民彻底消失,全部都是雇佣工人了,大家也都一样了。工人就再也没有农民这个底了,你们就是底了。
这个时候,英雄也就真的只能是底层人民中的英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