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万止斋与止斋书堂

(2011-09-13 10:06:31)
标签:

万止斋

止斋书堂

分类: 书院文化

宋代大儒万止斋,名桢,字人杰,一字正淳,号止斋,大冶宫台里(今茗山杨桥)人。自幼饱读诗书,对经学尤其精通,是远近闻名的大儒。万止斋在中状元之后,回到乡间,在宫台山读书,并设止斋书堂教学。

 

止斋书堂位于从大冶城区往西20公里的宫台山,其山远望状如圆仓,近看形似覆钟,绝壁悬崖,绿树成荫,为大冶“三台八景”之一。昔日的止斋书堂现已墙倾屋倒、瓦砾遍地。但止斋书堂留下来的一副著名的对联:

 

昼长,被纳依栏,见几点落花,闻数声啼鸟;夜深,了经入静,剩半窗明月,闲一榻清风。

 

这是古代文人追求的最高境界,落花、鸟声,从中可以感觉到止斋书堂环境幽美,明月、清风是万止斋对内心清静无为的追求。这些都是万止斋将终生不为官而作为一个学者的那种达观的隐者情怀。

 

程朱理学的创始人朱熹在和万止斋一番晤谈之后,对万止斋赞叹不已,称他“独领风骚五百年”。故此,万止斋被称为大冶“一贤”。

 

万止斋其人:

 

万止斋,大冶茗山人,名万人杰,字正惇,号止斋,南宋进士,师从南宋理学家陆九龄和陆九渊,并得到“二陆”高度评价。之后,万止斋在南康(今江西省星子县)白鹿洞书院与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朱熹结识并成为挚友,开始系统学习和研究程颐、朱熹理学,著有《论语疑义》,被誉为“南宋三贤”之一。

 

万止斋中了进士,不愿做官,而是回乡隐居山林,专心做学问,曾在大冶宫台山设止斋书堂读书、教书。万止斋博学多才,又无门户之见,因此,他受历代官府的推崇。

 

 关于万止斋的传说

 

  万止斋的传说一:青蛙不叫

 

传说有一年,万止斋在一座寺院里教书,寺院环境幽美,竹林环绕四周,寺前还有一片水田,但青蛙很多。有一天,一群青蛙竟跳进寺院的大殿,对着菩萨叫了起来,和尚往外赶,可怎么也赶不走。当时万止斋在院内写字,青蛙叫个不停,生气地来到大殿,用笔奋力地往青蛙身上一甩,说:“去吧。”说来也神奇,墨水甩到青蛙的背上后,它们一个个都跳出了寺庙,很快消失在田间和竹林之中。从此以后,再也没有听到青蛙喋喋不休的叫声。但村民发现,自那以后,这里的青蛙背上多了黑色的斑点。传说,这黑色的斑点就是万止斋的墨水所致。

 

  万止斋的传说二:死后教书

 

有一年,万止斋在外地教书三年期满后准备回家,恰巧几位在外地为官的弟子来看他,弟子见恩师要回乡,就决定护送先生回乡。推辞不掉,万止斋只有让其弟子帮忙挑着教书的行李往家里赶。当时,万止斋坐在马背上,一路上与弟子们谈古论今,甚是高兴,很快就到了他的家。万止斋下马后,让弟子们在门外等候,自己先回家打个招呼,再让家人出门迎接。可是,一等没见先生家人出来,二等也不见老师的踪影,弟子们十分纳闷:难道是先生把他们给忘了?

 

于是,弟子们商议一起进屋找。弟子们一踏进先生家中,个个被吓着面色如土,半晌无语。原来,在正厅之上,竟供奉着先生的遗像和灵位。这时,先生的夫人出来告诉弟子们,说先生已经过世三年了。弟子们立即跪在先生的灵位下面,说:“恩师仙逝了,也不忘教书育人,让我们后辈好生感动啊!”据说,又过了三年,万止斋先生又在很远很远的地方教书,每到年底,就会有人给他夫人送来学俸钱。

 

 万止斋的传说三:蚊子不叮人

 

据说,细松树寺院门前走廊左边有块光滑的大石板,院子里长着一棵大白果树,正好遮住这块光滑的大石板,万止斋喜欢热天在此休息的地方。虽说是露天,但蚊子从来不咬万止斋。大家都觉得很奇怪,当别人去休息时,只要不吱声,蚊子也不咬。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后来传到龙角山下刘员外的耳朵里,他来到寺中,当晚就借宿在寺庙里。他以天气闷热为借口,天黑就躺在那块石板上。万止斋过意不去,请他到房里去睡,刘员外执意不肯,还说这块石板我买了,今夜就睡在这里。万止斋只好挨他坐了一会,听到刘员外开始打鼾了才走。

 

原来刘员外是假装睡着,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他眯着眼一看,旁边坐着一位白胡子老头给他摇扇子,摇扇子的人正是土地老子。当他翻了一个身,土地老子认出他不是万止斋先生,眨眼就不见了。刘员外再也不敢睡,蚊子专找他叮,吓得他连夜逃走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