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向余如进局长致敬!

(2010-09-22 21:27:13)
标签:

杂谈

       

            在《中国教育报》读到江苏省扬州市教育局局长余如进“遵循规律重塑教育发展模式”一文,非常高兴!这是13年来第一次读到一位局领导正面谈课堂教学,而且强调常态、常新、常规,打造质量课堂!现把其中一些段落摘录,以供各位共享。

       近几年来,我们抓质量的路径是从粗放向精细转变,由外延向内涵延伸的过程。抓纲务本,课堂就是本。目前,江苏省教育厅严令必须规范办学行为,更加迫使我们把质量效益聚焦到课堂,真正做到质量聚焦在课堂,本领展示在课堂,效益产出在课堂。

      针对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问题,市教育局指导学校紧紧围绕课堂的有效性,抓好教学、管理、教科研和考评等工作,提出了10种“无效课堂”,划出课堂教学的“警戒线”;针对少数教师不备课时教案、执行教学计划不力、作业布置混乱等现象,研究制定了《扬州市中小学课堂有效教学基本要求和评价建议》,明确了课堂教学的“刚性标准”;研究制定了《扬州市中小学教学管理人员岗位职责》,推动教学管理人员深入课堂听课评课。

     既要立足“常态”,又要追求“常新”,更要突破“常规”,这是我们打造质量课堂的主攻点。课堂转型首先要立足“常态”,全面提高课堂规范和要求的到位率,不折不扣地落实到每门学科、每位教师的每一节课堂,使课堂规范和要求的执行“常态化”。

     课堂转型还要追求“常新”。学校要从校情、教情、学情出发,在总要求的指导下,进一步研究和落实校本化、年级化、学科化、班级化的课堂教学要求,并及时针对新的要求修订完善,做到目标常新、规范常新、实践常新。

     课堂转型更要突破“常规”。课堂始于“常规”,但不能终于“常规”。我们在强根固本的同时,要围绕轻负优质开展个性化的课堂实践,打造具有代表性的“非常规”课堂,推动课堂改革走向深入。

     以上是余如进局长2010年9月20日解析质量转型发展之路,答《中国教育报》记者叶莎莎12个问题之一,余如进局长2005年开始掌舵扬州教育,2006年10月31日《中国教育报》就报道了扬州市共有800多名校长向市教育局提交了自己的“听课记录”,扬州市教育局经过评选推荐,选择其中的120多名校长的“听课记录”进行展示。这是何等的远见和气魄!

     如果中国抓教育的领导都像温总理一样连听五节课;像余如进局长一样,旗帜鲜明地抓课堂教学,而且一直坚持,抓出“常态”、“常新”、“常规”,打造质量课堂,素质教育必能得到贯彻,中国教育必能令世人刮目相看!这是一件关系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的大事,关系到每一个孩子的未来,需要像余如进局长这样真抓实干!

    向余如进局长致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