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怀古堂主人
怀古堂主人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143
  • 关注人气:2,90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游丝双面雕螭龙饕餮纹玉饰件(春秋)

(2011-08-21 17:03:44)
标签:

怀古堂

杂谈

http://s5/middle/3e90b187tab003eb52984&690

http://s4/middle/3e90b187tab003f4806b3&690

http://s2/middle/3e90b187tab003faaea81&690

http://s6/middle/3e90b187tab00402885d5&690

http://s6/middle/3e90b187tab0040b0d135&690

http://s13/middle/3e90b187tab00413ebe6c&690

http://s12/middle/3e90b187tab0041aea58b&690

 


 
     该饰件用料为和阗白玉,扁平状,表面平整洁净,全器打磨和抛光十分讲究。龙首如马首,高额丰隆,由耳到额际,硬折挺直,更显威仪之势。龙身装饰简略清晰,以精微细致的阴线刻划出龙充满活力的气势和神韵,玉佩双面装饰有阴线刻出的饕餮纹、螭龙纹,美化全身。阴刻线刻纹自然,细如毫发,由于用力轻微而出现跳刀现象,我们习惯称它为“游丝毛雕”,这种阴刻线看来虽是若即若离,有断有续,但它既柔和又秀丽,既纤细又浅显,使整个器物增添很多美感,表达出柔中有刚的内涵。
      古玉器上的龙纹,最早出现于我国辽宁西部、内蒙古东部和河北北部的相邻地区,是距今已有五千年的红山文化。到了商、周时代,龙纹玉器已逐渐增多。而我国最早的龙的形象可以上溯到八千年前,辽宁阜新查海原始村落遗址出土的龙形堆塑,它是由红褐色石块堆砌而成。龙纹的形状各有异同,其中有琢成勾形龙、躯体曲折的龙与凤相组合的龙,以及透雕成凌云飞舞、踏波戏珠、出海升天和藏隐在花间的穿花龙。这些龙纹姿态优美、工艺精细,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它们是古人长期接触自然和社会而塑造出来的艺术形象。
    关于龙形图案的嬗变过程,我国许多学者都曾做过研究。一般认为,古玉的龙纹图案最早源于古代一种图腾,图腾是远古时代集团组织的徽号,在当时的作用,一是对外的认识标志,二是作为一个集团组织的崇拜对象和装饰图案。从图腾时代缓慢地过渡到氏族社会后,集团组织中的人员开始有了姓氏,龙的标志无形中就逐渐变为代表权威的帝王,帝王们往往把自己说成与龙有某种血统渊源,是神灵的代表。对龙的解释最早见于战国管仲《管子水地篇》,“生于水,被五色而游,极神……”又说龙变幻莫测,“欲小者则化为蚕蝎,欲大者则藏于天下,欲高则凌于云气,欲下则入于深渊。”古人对龙的解释,愈是神奇,愈是丰富多彩,对后世龙纹题材艺术作品的创作影响也就愈大。由此玉器上的龙纹,与云气、海水等纹样完美结合的精美作品层出不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