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州窑黑釉木叶碗(宋代)

标签:
怀古堂杂谈 |
http://s15/middle/3e90b187t8d393dd9d67e&690
http://s6/middle/3e90b187t8d393e7dc295&690
http://s6/middle/3e90b187t8d3bc053e1c5&690
http://s2/middle/3e90b187t8d3bc3dbf631&690
http://s5/middle/3e90b187t8d3bc7e65ba4&690
http://s13/middle/3e90b187t8d3bcd9f5c7c&690
http://s15/middle/3e90b187t8d393f7bd8ee&690
http://s12/middle/3e90b187t8d393ffb76eb&690
http://s1/middle/3e90b187t8d3940a3d3c0&690
http://s5/middle/3e90b187t8d39412cf044&690
http://s3/middle/3e90b187t8d3941effd62&690
碗心饰一木叶纹,茎脉清晰,形态逼真的木叶纹是宋代吉州窑独特的装饰,这种取材于自然,极富天趣的装饰,惟妙惟肖,妙趣横生,在看似简单而又平静的装饰中,往往藏着令人难以相信的神奇.这就是宋代瓷器艺术的最高境界.该碗与日本珍藏中国名瓷吉州窑木叶碗基本相似.宋代木叶碗在日本被视为国宝。
关于木叶天目碗的制烧工艺,曾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个不解之谜,因为它的制烧工艺历代资料从无记载过,我们现在只能从古人留下的陶瓷残片和实物照片中去寻踪探源,而这也正是我们的兴趣所在。试想,如果时间可以倒流,我们有幸来到一千年前的古窑址来探寻,一座依山盘沿而上的龙窑在灰蒙蒙的雾霭中被窑工打开了,在清理出窑作品的过程中,人们惊喜地发现了一只碗内竟神奇的匍贴着一片树叶。在与那堆形形色色的瓷器作品相映下,它是那样的鲜明和与众不同。在确认这片叶子被皴擦和水洗都不能去掉后,人们陷入了沉思。它是怎样形成的呢?装窑时一片叶子偶然落在碗坯上的结果使人们对它产生浓厚兴趣和探索的欲望。后来经过窑工们的不懈努力,木叶碗终于成为吉州窑的独特产品享誉蜚外。这大概就是木叶碗产生的神奇过程吧?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受著名陶瓷学者李国祯教授所托,有专家也曾有幸涉猎到了研究木叶碗的“漩涡”中。经过数年的摸索、实践,现已基本掌握了木叶碗的工艺过程。木叶碗其实就是在含铁量高(约在5%至10%之间)的深色釉面碗上附上真实的天然树叶,再经高温氧化气氛下烧造,使树叶所残留的灰质成份在釉面上留下的痕迹而形成。它真实完整的保留了树叶的原貌。由于树叶灰质成分与釉面的完美结合,使之融为一体,用水濯之不去,经久不损,成为像“琥珀”、“燕子石”一样的实物“化石”。木叶碗的制作比较困难,它的不易主要在于需要掌握叶子附着技巧,由于大自然中没有一模一样的天然树叶,所以,因材施宜、根据不同情况,灵活掌握烧成工艺流程就成为作品成败与好坏的关键。通俗的讲,就是必须细心的根据不同叶子的情况(如大小、厚薄、干湿、硬软等)、决定不同的烧法。这就需要一个长期实践与积累经验的过程,这也是木叶碗不易投入批量生产的原因。
当然,也有一种工艺,是建立在剪纸贴花碗的制作工艺基础上的,即:把各种不同的经过处理的树叶,贴在已经上过浅色釉(一般为黄色)的碗、盘或瓶上,再施一层含铁量高的黑釉,然后将树叶揭去,入窑烧造而成,结果釉面就留下了树叶印下的痕迹。这种方法确实也能得到树叶的纹理,但它就如同印刷品一样,是一种复制品,与历史遗留下来的文物样品是不相符的,我们一般称其为“假木叶”,因为它与“真”木叶碗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制作工艺,因此不可混为一谈。鉴别他们的方法其实很简单,只要用手摸一下,叶面部分低于釉面的制品既是假木叶。而叶面高于釉面或平于釉面的制品一般是真木叶。当然,真木叶由于是叶子的灰质成份在釉面上的自然附着,所以叶面形态十分自然,叶片与釉面的交界处干净清爽,叶片处釉色略显粗糙无光;而假木叶就相对呆板,图案千篇一律,在它的黑黄两色釉相交处往往呈现出相互侵润的现象,显得不干净。而叶片处釉面与周围的釉面近似,比较光亮,显出玻璃般的效果,这一般也是假木叶。
木叶碗又称为木叶天目碗。天目瓷的称呼来源于日本,实际就是中国所称的黑釉系陶瓷器。黑釉瓷器、尤其是黑釉瓷中的碗类制品,在中国的宋代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这一发展又是与中国的茶文化息息相关的。在宋代,饮茶方式的“点茶法”在朝野上下兴盛一时,上至皇帝下至文人雅士黎民百姓竞相以点茶手法的高低和纯熟来一决高下,形成了宋朝独有的斗茶之风。所谓点茶法,通俗的讲,即是将茶叶碾成粉末,再用沸水点冲开后饮用。而斗茶方式中最重要的一项比赛规则是:在开水注入茶碗后,茶叶末会翻出许多细小的泡沫来,而谁又能在冲茶的过程中将茶叶沫冲出得越多、越白、越细,滞留在碗中的时间越久,谁就是胜利者。为了在斗茶的比赛中决出胜负,人们发现黑瓷的颜色与茶叶沫的白色正好形成了强烈的色彩对比,这种强烈的视觉反差最易于判处决斗的输赢,所以黑釉瓷器当仁不让的胜任了这一角色,这也是黑釉瓷碗在宋代盛行一世的主要原因。关于天目瓷一说的来源民间有许多种传说,但通过一些资料来看,其主流的说法是
在中国的陶瓷文化中,吉州窑可谓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窑口。那些优秀吉州窑器所散发出的亲和和美丽,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现代学者关注和研究吉州窑。它的内涵越来越被发掘出来,并引发人们内心的震撼。许多吉州窑作品中充满了禅的智慧与美学特征,实际上这并不是偶然的。吉州窑产生的主要原因就注定了吉州窑器物中禅意诗征。因此“禅意吉州”成为目前学者讨论和研究的热门话题。吉州窑产生在赣南地区。我们知道,唐宋时期的赣南是中国禅宗寺院密集、大师辈出的地区。在这种特殊环境中,吉州窑的产生与发展就直接受到了禅宗的影响甚至是约束。大禅师们按照禅宗哲学与美学的要求,指导和规定为寺院生产法事所用及僧侣们日用的陶瓷器物。甚至可以说这是吉州窑能在这片土地上诞生的原因。地缘、金缘等因缘理不清的纠缠,注定了一些吉州窑器成为禅文化的载体。因此吉州窑器物上反映出的禅文化的美感与内涵是非常合理与自然的事。我们试图通过存世的吉州窑充满禅意的那部分器物的研究与深入考察来恢复、复原当年禅僧们的修行与生活状态,再次给我们现代人们展示出禅生活的无限魅力。禅意吉州窑器主要集中于茶器、香器与花器三个方面,通过对这些器物的整理与研究,让我们现代人可以通过这三种渠道更进一步了解和亲近那时禅寺中禅僧们的“禅意生活”。吉州窑木叶盏是吉州窑产品中最独有的、最富特色的品种,这只碗内外施黑釉,碗底内有窑变木叶纹,木叶的筋络分明,叶柄和主筋呈金黄的暖色调,折卧于带有蓝色调的叶片中,木叶曲卷折叠姿态,充满着禅意。木叶盏的制作也有着较长的时代跨度,但它们都保持着非常稳定的特征。
从现在的研究来看,木叶盏有非常大的可能是禅寺僧人们订制的特殊专用品种,木叶盏所表现出来的意境,也颇近于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