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明·万历青花“大明万历年制”款四爱图梅瓶

(2010-05-26 21:21:39)
标签:

杂谈

此瓶是1976年桂林北站明万历壬子年文林郎刘元石夫妇和葬墓出土。其中一件颈断缺已修复。文林郎为明代职官,为七品职。

http://www.nnnews.net/nnnews/Files/image/%E8%B0%A2%E7%BE%B2%E8%96%87/%E5%8D%97%E5%AE%81%E8%97%8F%E5%AE%9D/%E6%A2%85%E7%93%B6/%E6%98%8E%C2%B7%E4%B8%87%E5%8E%86%E9%9D%92%E8%8A%B1%E2%80%9C%E5%A4%A7%E6%98%8E%E4%B8%87%E5%8E%86%E5%B9%B4%E5%88%B6%E2%80%9D%E6%AC%BE%E5%9B%9B%E7%88%B1%E5%9B%BE%E6%A2%85%E7%93%B6.jpg

 

http://www.nnnews.net/nnnews/Files/image/%E8%B0%A2%E7%BE%B2%E8%96%87/%E5%8D%97%E5%AE%81%E8%97%8F%E5%AE%9D/%E6%A2%85%E7%93%B6/%E6%98%8E%C2%B7%E4%B8%87%E5%8E%86%E9%9D%92%E8%8A%B1%E2%80%9C%E5%A4%A7%E6%98%8E%E4%B8%87%E5%8E%86%E5%B9%B4%E5%88%B6%E2%80%9D%E6%AC%BE%E5%9B%9B%E7%88%B1%E5%9B%BE%E6%A2%85%E7%93%B61.jpg

 

 http://www.nnnews.net/nnnews/Files/image/2008714161730/200807141624424893.jpg

 

http://www.nnnews.net/nnnews/Files/image/%E8%B0%A2%E7%BE%B2%E8%96%87/%E5%8D%97%E5%AE%81%E8%97%8F%E5%AE%9D/%E6%A2%85%E7%93%B6/%E6%98%8E%C2%B7%E4%B8%87%E5%8E%86%E9%9D%92%E8%8A%B1%E2%80%9C%E5%A4%A7%E6%98%8E%E4%B8%87%E5%8E%86%E5%B9%B4%E5%88%B6%E2%80%9D%E6%AC%BE%E5%9B%9B%E7%88%B1%E5%9B%BE%E6%A2%85%E7%93%B63.jpg

 

http://www.nnnews.net/nnnews/Files/image/%E8%B0%A2%E7%BE%B2%E8%96%87/%E5%8D%97%E5%AE%81%E8%97%8F%E5%AE%9D/%E6%A2%85%E7%93%B6/%E6%98%8E%C2%B7%E4%B8%87%E5%8E%86%E9%9D%92%E8%8A%B1%E2%80%9C%E5%A4%A7%E6%98%8E%E4%B8%87%E5%8E%86%E5%B9%B4%E5%88%B6%E2%80%9D%E6%AC%BE%E5%9B%9B%E7%88%B1%E5%9B%BE%E6%A2%85%E7%93%B64.jpg

高40.5 口径6 底径12.8 腹围68.5厘米

 

  此瓶是1976年桂林北站明万历壬子年文林郎刘元石夫妇和葬墓出土。其中一件颈断缺已修复。文林郎为明代职官,为七品职。

 

  该瓶造型挺拔庄重,图案共五层。肩上部自右至左为繁体楷书“大明万历年制”款,字体工整,遒劲有力。肩下部绘五组相连青花如意云肩花卉图案。云肩内绘青花折枝莲花、折枝菊花等。云肩外间以青花银锭、云板、双钱、方胜、如意等杂宝纹点缀。胫部绘青花变形莲瓣纹。胫部上端绘青花梅朵纹。腹部主题图案绘青花古代文人高士四爱图。图中群山连绵起伏,古树苍劲,荷莲滴露,花草艳丽,小桥流水,景致各异。人物分为四图,每图二人。这四图称谓陶渊明爱菊;周敦颐爱莲;俞伯牙爱琴;孟浩然爱梅。四图布局均满而不雍,笔法流畅,线条明快。为不可多得之明代青花瓷标准器。

 

 

 

 

     梅瓶,是一种小口、短颈、丰肩、瘦底,圈足的瓷器。这种造型的瓶子诞生于中国的宋代,由于口沿极小,专为插梅枝所用,故而得名梅瓶。

 这件青花龙纹梅瓶,高35.4厘米,口径5.6厘米,底径11.2厘米,小口卷唇,细颈丰肩,圈足平底,是一只标准的梅瓶。这只梅瓶的肩部饰一周莲瓣纹,下饰缠枝牡丹;腹部饰四爪云龙纹,好似一只刚刚出水的青龙,在云层中翻转嬉戏。

 这件名叫青花四爱梅瓶,通高38.7厘米,口径6.4厘米,底径13厘米。小口外撇,短颈丰肩,圈足平底。瓶身肩部饰凤穿牡丹;腹部饰青花“四爱图”。足部绘仰覆莲纹。三层纹样以卷草纹,锦带纹为界。白釉泛青,色彩青翠艳丽,带给人们以优雅明净的审美享受。

 所谓四爱图,就是在梅瓶腹部四周海棠式开光内,绘制《王羲之爱兰》、《陶渊明爱菊》、《周敦颐爱莲》和《林和靖爱梅、鹤》四幅图案。

 王羲之、陶渊明、周敦颐是人们都非常熟悉和喜爱的中国古代文人。王羲之在他年仅32岁的时候,就写下了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也成了流传千古的名诗佳句;周敦颐的“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更是成为人们赞颂君子的著名诗句。那么,林和靖的爱梅和爱鹤,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林和靖,原名林逋,北宋钱塘人。由于他个性恬淡,不喜欢追求官场名利,便在杭州孤山隐居了20年,还在山前遍种梅树360多株。在《山园小梅》诗中,林和靖写道:“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和靖以生花妙笔,生动地描绘出梅花特有的气质和风韵:清浅的水边,梅花的疏影随意点缀,旁逸斜出;溶溶的月下,梅花的幽香悄悄弥漫,沁人心脾。这句诗也成为日后历代咏梅名句的绝唱。

 林和靖除了爱梅之外,还特别喜欢养鹤。每当外出游湖时,客人来了,林和靖就命家僮开笼放鹤,他望见鹤飞来,知道有客,就返棹(读罩音)回家。他与客人饮酒赋诗时,鹤还还能起舞助兴。由于林和靖爱梅若妻,视鹤如子,“梅妻鹤子”的说法渐渐广泛流传,成为盛极一时的佳话。

 这件青花四爱梅瓶中刻画的四个人物或坐或立,或拱手,或拽杖,或在柳阴下品幽兰飘香,或在梅树下观白鹤起舞。四个画面虽然景致各不相同,但都表现了中国古代名士隐居林下,悠然享受自然生活的风韵。

 


王陶周林四人虽然不是生活在同一个时代,但是他们对于艺术的创新和追求,对于理想社会的向往,洁身自好的高尚品德和耿直正派的人格,给后世非常深远的影响。这个梅瓶集“四爱图”于一身,自然也就多了许多话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