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当言论”值得教育反思
(2012-04-15 10:29:55)
标签:
杂谈 |
分类: 随笔篇 |
“不当言论”值得教育反思
梁好
“这种变味的教育,学了能有什么用呢?就是考上大学能如何?找到工作又如何……”“我们不是机器,即使是机器,学校也不该把我们当成追求升学率的工具!” 9日,启东市汇龙中学经历了一场不小的“风波”。当天上午,学校举行升国旗仪式,一名高二学生在国旗下发表讲话时,将之前老师“把关”过的演讲稿,悄悄换成另外一篇抨击教育制度的文章。5分钟的演说中,这名学生“慷慨陈词”,表达自己对现行升学和教育制度的不满,抨击父母强加给自己所谓理想,引起一片哗然。光明网4.11
国旗下讲话,没有使用教师审定过的文稿,而是偷换成一篇抨击教育制度的文章。校方将其定性为“不当言论”,显然有其充分的理由,一来,学生没有按照教师的指示走,说出了自己的真心话。二来,学生抨击了当前的教育制度,让身处其中的教育工作者倍感难堪,颜面尽失。因而,教师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不过,汇龙中学的领导与老师们还算理性,并没当众打断学生的演讲,也没有给予其过重的处分,仅仅给予了批评教育。然而,学生们真的做错了吗?真的需要受批评作检讨吗?却值得教育工作者深思。
“我们不是机器,即使是机器,学校也不该把我们当成追求升学率的工具!”这句话虽然言辞激烈,但是却一语中的。的确,现如今我们的教育出现了诸多问题,虽然素质教育理念已经呼喊了许多年,然而,应试教育却没有从根本上消失,很多地方、很多学校反而大行其道、变本加厉,将应试教育之风吹捧到极致,将反教育行为表现的淋漓尽致。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学生俨然成了学习的机器、追求升学率的工具。为了升学率的提高,学校两天一小考,三天一大考,不惜延长学生在校学习时间,甚至一个月仅放半天假期。学习对于学生来说仅仅是一种外部强迫的任务,是一种硬性的负担,学生们所能感受到的只是痛苦、疲惫与压力,而没有丝毫的快乐、愉悦与幸福。
面对应试教育,学生只能无奈的选择与接受,他们改变不了环境,更不可能冲破现实的教育体制,甚至连表达自我的话语权都不能拥有。因为在应试教育的空间里,学生已经完全失去了人的自由与主体独立的精神意识,完全被知识所奴化,被分数所控制。在这种状态下,这位学生能够保持自己清醒的判断与独立的意识,抨击教育的问题显然弥足珍贵,或许思想有些偏激,言语有些尖锐,但是其精神却值得保护。
汇龙中学的这名高二学生的国旗下讲话稿,不仅代表了学生自己的声音,更在某一程度代表了学生群体的心声,说出了别的同学想说却不敢说,想表达却无处表达的观点,可谓“真见解”、“真言论”。这较之于教师认可的虽词藻华丽,但是却套话、空话、废话连篇的讲话稿不知要强上多少倍。真不知错在何处?如果真要作检讨的话,应当是教育者本身才对。学生对教育的抨击难道不是对我们教育强烈不满的真实表现吗?我们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反而批评学生,有何道理?
教育要以人为本,需要关注学生生命状态,关注学生的精神成长,关注学生的自由发展。如果教育失去了对学生的关注,那么学了确实没有什么用。即使考上了大学,找到了工作,那么也很难保其能够快乐幸福的度过一生。
朱永新教授提倡“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教育决定着学生当下的生活质量,理应是幸福的,而教育又指向学生今后的生活,所以也应当是完整的。因而,让教育回归到原点,回归到促进人发展的正确轨道上来才是理性之举。汇龙中学国旗下的“不当言论”,值得深思。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当问一问:“我们的教育出了什么问题?什么样的教育才是学生所需要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