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节,游荡在路上
(2008-09-28 08:07:17)
标签:
偏见市场规律车厢苏州儿童医院穷人江浙杂谈 |
分类: 男生女相 |
国庆节,游荡在路上
原题:坐车随想!(文/跳楼先生)
叫表弟排了一上午的队,才买到一张去合肥的车票。火车?汽车?其实对我来说均无所谓,有所谓的是回家。别以为我这辈子就坐这么一次火车,十几年来,我东到上海,南至广州,北达满洲里,似乎我也只配坐这冷冰冰,乱糟糟的东西,钱钟书说,被一个铁箱子装着,然后有一种力量拉着你的躯干和灵魂疯也似的跑,该多新奇。晕,多么幼稚的想法!
我知道这是我的偏见,偏见就这么奇怪,有人说,人是没有羽毛的两足动物,然后偏见者拿着一只脱光了毛的鸡在他面前晃悠。我对江浙文人有偏见,所以我写《余秋雨的二流文化与江浙文人的文化观》,因为提到倪方六,所以他把我在他博客上的链接给删了。因为这种偏见,我认为火车是一个衡量穷人与富人差距的地方。
只有穷人才坐火车。
我曾在广州火车站的候车室里见过两个富婆,说他们富,是因为他们在消闲的时候和旁边的人玩牌输了近万元而兴高采烈。瞬间旁边围着咂舌的,尽是没见过钱的穷人。后来他们被一个电话叫走了,说是白云机场停飞的航班又可以飞了。偌大的候车室只剩下一群乱哄哄吃方便面和啃面包都耀武扬威的乡吧老。
即使都是穷人,也会分高低贵贱,就像市场潜规则一样——先入为主,所以你看那些火车站里冲闸泻洪似的的人群(我曾在宿松站见过拿皮鞭抽着让他们排队的武警战士)。其实这也不足嗔怪,你说同是一样的票价,为什么会有人装大爷,会有人装孙子,即使装孙子,装老实,不去和那些“老爷”们争抢什么,还会被其他的旅客或者乘务员当猪猡一样骂:“真是的,全躺在过道里!还让不让人走了,”“让开,让开,矿泉水,冰红茶,牛奶瓜子方便面”。说着就往你脚上使劲撞。
就这样的运输环境还一年比一年贵。
朋友反驳我说,中国人多,况且也提速了,僧多粥少,市场规律,自然要贵些。我苦笑。我曾听一美国朋友说,他们国家一到重要节日,交通运输都会降价。市场规律应该是薄利多销才对,况且中国铁路运输是什么企业?那每个站台都有标示:人民铁路为人民!!!
如果还有不服气的说,这也是条件所致,话虽合情理,可是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卧铺没人坐,而硬座车厢挤破头的怪现象呢?
曾在苏州《新闻夜班车》里看到苏州儿童医院在常规就诊都需要排队和无法满足的情况下,竟然还出了一个VIP,谁要交钱多,就给谁先看。这样的市场规律,就像汪处厚的胡子,不留也罢。
车厢里不需要看书
有人说,人生是一本书,那么二十岁写文章就是没看封面写书评。我不否认。如果谁要是想在车厢里看书的话,那他定是最虚伪,最伪善的人。车厢里的所有人群与活动,足可以抵得上十本世界名著。
《南腔北调》鲁迅,《少年维特的烦恼》歌德,《母与子》罗曼*罗兰,《幸运的彼尔》彭托皮丹,《两个反对女人的小男人》卡尔-施皮德勒,《一声没吭》伯尔,《记雅俗共赏》朱自清,《多收了三五斗》叶圣陶,《鸡鸭名家》汪曾琪,《儿子韩寒》韩寒
国庆节,游荡在路上
曾在扎兰屯去海拉尔的火车里看流动的四角天空,唱《在那遥远的地方》,曾在九江去北京的火车上邂逅一回族的漂亮姑娘,并在北京送她去中国民族大学报到。也曾在惠州去苏州的火车上拿两本易中天换了两根火腿肠,并结识了一个蹩足的佛家弟子。
生活就是这样,在途中,在路上,就像人一辈子也读不懂自己这本书一样,如果不在边走边记中留住瞬间,等到风止烛灭,一切都已经风化成尘埃,再也找寻不着。只是到了合肥,天也乍黑。
司机黑起屁眼向我们要什么“车辆安全送达”费,随行的李大姐一个箭步冲下车,无可奈何地骂道:妈的,这么讹人,想不到坐汽车回来还是黑了天!
跳楼先生2008年9月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