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到底 拿多少块金牌才算伟大?

(2008-08-12 10:58:38)
标签:

奥运

一块

金牌

奥林匹克之父

爱因斯坦

中国

杂谈

分类: 男生女相

有时候,一块金牌就能证明一切(文/跳楼先生)

 

奥运金牌一块接着一块,拿得咱中国人骨头酥酥的,好事者上前一个趔趄,对着众人大叫:八块了,已经八块了。小锐一个新创意随即就被打断,但对于这样的爱国主义者,也只好忍气吞声。

 

古时候,人们喜欢说,一而再,再而三,上世纪,就有伟人指点:人多力量大。所以历届奥运会,中国代表团都是尽量组成精锐的步兵营,浩浩汤汤,好不惹眼。

 

人多自然拿的金牌就多,但也有不如人意的,比如之前的女子 10气步枪,中国派上杜丽和赵颖慧,这个被媒体称为“双保险”的阵容,竟然无果而终。于是,好事者便把矛头指向上届冠军杜丽,怨其不争气,令人失望。其实聪明的看官都会明白,竞技运动是一个不到最后一刻都不知道结果的体育活动,超越自我,超越极限是奥运精神所在,况且人家已经给咱中国拿了两次金牌,争了两口气。就不应该这样蛮不讲理了。

 

西方的神(也就是上帝)除了具有宗教色彩外,最惹人注目还是他所传递的那种“真知”,苏联的马列文化,也喜欢讲真知,只是到了中国就成了真理,真理是不需要“人海战术”的。1930年,德国出版了一本批判爱因斯坦相对论的书,书名很有意思。叫《一百位教授出面证明爱因斯坦错了》,爱因斯坦看到后,哈哈大笑,“只要能证明我的确错了,其实一个人出面就已经足够。”

 

说的也是,八国联军的时候,日本人说中国是“东亚病夫”,后来许海峰一个人用一块金牌证明了日本人的谬论。雅典奥运会的时候,刘翔在获得110米栏冠军时,激动地说,“(在这个项目上)谁说黄种人不能拿到第一”,然后指着自己,披上国旗,热泪盈眶。有时候,这些都是无法复制的瞬间,而这些充满纪念意义和历史意义的瞬间,谁都不想出现第二次!那些耻辱已经在那一瞬间成为历史。无法去追回,也不能去追回。

 

的确,在很多社会活动中,需要“多”的概念,比如大众传播,它的对象是一个个各具特色人的群体,一个观点,如果得不到更多人的接收,也会形成“死论”,但过多的观点就会形成像19世纪末空中电波那样的干扰,群体的接收也会大打折扣,比如,你可以拥有更多的情人,但却只有一个老婆,你可以拥有更多的愿望,但却只能实现一个。有人利用实验室研究发现,过多的梦想无益于成功。

 

张艺谋用2008个鼓手和3000门生,尽情阐释他认为OK的中国文化。其实哪些是中国特有的文化,恐怕连他自己都没弄清,但“多”这一概念却明显违背了中国人“尚简,重韵”的传统文化范式。所以张艺谋只能说是用他懂的光影学来传达现代中国的文化因素。并不代表古老中国的文化范畴。

 

我很欣赏开幕式上那些一个人扛着国旗走在人群中的国家,那种大无畏精神,令我无比感动,曾见《扬子晚报》上有文章说起这种国家时,非常鄙夷地认为这是一种“国旗出场,选手缺位”的“举旗代表团”,其实,中国在1932年和1952年两届奥运会上也仅仅是一个“举旗代表团”。奥林匹克之父顾但说过:奥林匹克最重要的不是胜利,而是参与。也就是说,奥林匹克最重要的不是金牌多寡,就像生活中,最本质的东西不是征服,而是努力拼搏一样。有时候击倒对方一次就已经足够。

 

小锐喜欢看足球,昨天,他突然问我为什么中国足球取不了好成绩?我傻笑半天,不知所云,他说:症结在中国的球迷都是“黑卫兵”,当他们对阵越南与泰国时,进了5个球还在喊:“再进一个!”

 

跳楼先生2008812日于苏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