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育研究】课程育人是教育理念、课程机制和教学行动

(2022-07-10 10:37:06)

课程育人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学校教育制度的历史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围绕课程育人的设计而展开的。但另一方面,课程育人的机制和方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演变。那么,什么是课程育人?其背后的逻辑是什么?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面对课程育人的新课题,我们又该如何作出符合时代要求的选择?本文将在阐释课程育人内涵的基础上,分析课程育人的基本逻辑,探讨课程育人的当代选择。

课程育人与学校教育的根本旨趣密切相关。人是社会的主体,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也是其必然要求。“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从社会关系的角度去界定人的本质,人与社会的辩证统一决定了所有社会活动必然体现出人的意志和相应的诉求。学校教育是社会活动的具体领域,学校教育的核心诉求是育人。“教育的影响,就是把作为生物存在降生于世间的人,以文化为媒介,逐步地培养成为社会的存在。”而学校教育的核心活动主要是围绕课程组织起来的,课程是学校教育无法绕开的一个话题。因此,课程育人就是要回归教育的本真与内核,去回答学校教育的观念、途径与手段。从这个意义上说,课程育人是指在学校教育情境中,基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以各种课程形式为媒介开展育人活动的教育行为。这个定义突出了课程育人是在学校教育情境中发生的、正规的教育行为,而不是学校教育之外的非正规教育;它的宗旨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体现为以人为中心开展各种教育活动;它指出了课程的价值实现要以人的发展为旨归。课程育人内涵体现出如下要义。

第一,课程育人是一种教育理念。当前,课程育人的提出体现了教育观念和育人理念层面的变革,是人们对课程的教育价值和社会功能不断认识的结果。自从近代班级授课出现之后,课堂教学就成为学校育人的基本途径,通过教授各门科目的知识而培养人才就成为学校教育的基本行为,其逐渐发展为以知识为本位、以课堂为中心和权威型管理的学校制度,进入现代社会之后其弊端日渐显现,成为当今教育改革面临的一大挑战。而课程育人则不仅仅盯着课堂教学,它通过完善学校课程建设而实现育人的目的,体现出现代社会对学校教育的新期待。

第二,课程育人是一种课程机制。“机制”描述的是事物内部不同要素的结构及其运行方式,它是人对事物运行的理念和设计的外在表达,具体表现为相关的制度、途径和规则等。课程育人作为一种机制,意味着学校课程系统是一个有机体,各部分有独特的育人价值和功能,同时又相互关联、密切配合。当然,这种机制需要根据人的发展的宏观要求而不断调整和变革,从而适应社会人才培养的新需求。这也正是当前我国课程改革的重要课题。

第三,课程育人是一种教学行动。教育活动体现了人的意志,但具体到课程领域,它更是一种行动。课程育人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课程育人在本质上是一种综合育人,需要在制度设计、课程建设、课堂教学创新等各方面开展工作,以真正体现课程的育人价值,使课程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有机关联,回应教育改革的重大诉求。

课程育人自古有之,在教育发展的过程中,课程育人有其自身的规律和规则,我们称其为“逻辑”。课程育人的逻辑意味着课程在发挥其育人功能的过程中有其自身演变的规律,人们需要遵循特定的规则去实施课程才能更好地实现课程育人的功能,课程育人的基本逻辑也就是从不同视角来考察其基本发展规律。总体而言,课程育人的基本逻辑表现为三个方面,即历史逻辑、社会逻辑和知识逻辑。

【教育研究】课程育人是教育理念、课程机制和教学行动

【教育研究】课程育人是教育理念、课程机制和教学行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2022年07月05日
后一篇:教育原点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