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课程的三大理念是:问题比答案更重要,方法比知识更重要,信任比帮助更重要。对此理念早熟读于心,可对它的理解却很肤浅,直至听了文老师阐释后才对此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饭局结束后,梦想课程研究院的文老师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向我们阐释了梦想课程的三大理念。 一是问题比答案更重要 理论说明后,他出示了两个问题:1.你的孩子回家后,你会问他(她)什么问题?2.犹太人的母亲怎么问孩子?大家回答了第一个问题,答案差不多都是“孩子,今天学的什么内容?”“孩子,你的作业完成了吗?”“孩子,你在学校过得快乐吗?”等等,而犹太人的母亲会问“孩子,你今天是不是提了一个问题难住了老师?”“孩子,你今天是不是做了一件让老师惊讶的事?” 课堂上我们如何让学生有疑问:开放式质疑(教师不作任何提示,直接由学生自由提问)引领式质疑(教师明确质疑的角度和方法,或给学生做质疑的示范)激趣式质疑(教师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开始,让学生带着问题提问)讨论式质疑(教师让学生充分分组讨论,给学生充足时间后质疑) 德国哲学家伽达默尔说:“疑问意味着观念的开放,与僵化的偏见相反,疑问可以激活事物的内涵及其各种内在的可能性,如果一个人善于“艺术”地提问,那么这个人就一定拥有摆脱偏见支配的能力,有问题的人才会达到真正的理解。 问题不一定有好的答案,但有价值的问题,才能问出有意义的解答。比如些你要求学生答“长城有多长、建于哪个朝代、起点和终点在哪。。。。”这些都有标准答案,但知道这些不一定了解长城的真正价值,但如果问“砌长城真的能发挥防御效果吗?”“如果没有长城,中国又会怎样?”透过提出有意义的问题,才能让人真正明白长城的价值。 教师如何回应学生问题?最傻的问题:你懂了吗?最酷的问题:你为什么这样想?曾经一位老师上课讲到“豆太”的故事:一天豆太和他叔叔在山上留宿,晚上,叔叔突然疼痛难忍,大声惊叫,把豆太吓得急忙往外面跑,老师问:豆太急匆匆往外跑,此时他的心情怎样?后排一个男生高高地举起了小手:“他的头非常疼”,教室里一阵哄堂大笑(这也太风马牛不相及了吧),可老师并没有批评他,而是问“你为什么这样想?”孩子站起来回答:“豆太站起来时不小心猛地撞在了树桩,疼极了。”此时老师发现他手上缠着纱布,问他咋回事,他说前几天在树林里乱跑,不小心被树杈挂伤了,教室里再也没有了笑声。 二是问题比答案更重要。
著名科普作家叶永烈为200多名少先队员做了题为“如何学会观察、如何学会提问”的报告。他提出“激发孩子对科学的兴趣,寻找科学现象的答案固然重要,但鼓励孩子学会观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提出有价值的疑问,更是成功的科普教育。”方法比知识更重要。文老师讲解了“习”“得”两字含义:习(習):“数飞也,从羽从白”,意思是“小鸟多次尝试飞翔”,指不断地实践,才能练就技能。得:“行有所得也”,意思是“在路上拾到一个贝壳”,强调自己行动,方有所得。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即传授给人既有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道理其实很简单,鱼是目的,钓鱼是手段,一条鱼能解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饥,如果想永远有鱼吃,那就要学会钓鱼的方法。知识只是基本,掌握知识后,在知识中认清根本,对其规律性进一步理解,再进行分析,归纳其方法。这样,才掌其精髓,才可使疑难迎刃而解,才有一两拨千斤的技巧。因此,方法比知识更重要。 三是信任比帮助更重要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课堂中,信任学生,理解学生,悦纳学生。自信是成功的基石,是达到成功殿堂的第一张门票。最后文老师总结:问题比答案更重要,心灵比智慧更重要;方法比知识更重要,承担比回避更重要;信任比帮助更重要,参与比置身世外更重要。一番阐释让我顿悟比重要,问题比答案重要,方法比知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