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卫东:来自江南的西北汉子

分类: 琐语随录 |
http://s11/mw690/00191i9tzy70iqgLSDE3a&690
第一次和冯卫东谋面,还是2014年7月庄浪县的教研能力建设培训班上,那次他讲教师如何做教研,整整用了一天时间,我讲校本教研那些事,仅仅2小时而已。就是那次,我结识了来自江南的西北汉子。说他是西北汉子,就是他魁梧的身材、爽朗的笑声、明快的语言、直爽的性格,一点不像吴侬软语的江南才子。记得那天他讲座结束后,我们在月光的陪伴下漫步在水上公园,谈课堂、说教研、话风土人情。这次接到我的邀请,给他的命题作文是《以微型课题提升教师的教育智慧》,它不仅爽快的答应,而且建议为了用足用好资源,他可以利用中午时间和教师们好好聊聊有关教研的其他话题,我知道他一开讲就不知道惜力,本想低声细语但不自觉地就提到高八度上,本想悠然而谈可就控制不住激情澎湃起来,作为组织者,不可不考虑他的身体。19日他在西安的活动下午五点半才结束,紧赶慢赶到平凉已经晚上10点了,看到我他的第一句话是“宁子,我们终于又见面了!”是啊,我何尝不是这样呢?匆匆的在烤肉小摊上吃了碗面片,喧了会一会就催他去休息。
第二天的讲座自然是酣畅淋漓,看看听课老师的体会文章,或许就明白了他的效应:“当然还有一位叫冯卫东的专家,他肯定是真正的专家,在他自己的研究领域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他的成功当然是多年辛劳和付出换来的。他让我心动倒不是为了他的成就,我是为了他的性格所折服,他给我的感觉就是一个真正的男人,敢想敢做敢说,充满激情,好男儿自当如此。他是一个真实的人,这从他做学问的态度就能看的出来,他的很多研究都是来自于教学过程中的顿悟,来自那一刻的怦然心动。教研教研,没有教学哪来的研究,真正的来自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感悟才是教研该有的东西,而有了感悟就去研究,才能有真正的收获,天天都用苹果落地,可是牛顿只有一个,这才是他成功的最大的秘诀吧。能够引发人思考的东西总是好东西,冯教授对“口头禅”的研究,对教材中情感教育文章的选材的质疑,都引发了我的思考,主要是我和他的看法不一样。“口头禅”是一种说话的习惯,当然弊端是很大的,可是到底要不要去改呢,我觉得还是应该宽容的对待。记得上学时有一位老师就有一个习惯的口头禅,可是他是我们所有同学都公认的最好的老师,几十年以后回想起来,老师激情飞扬眉飞色舞讲课的神态依然历历在目,当然还会清楚的记得他那蹩脚的普通话和口头禅,这些都成了最美好的回忆。当然还有语文教学中的感情教育的文章,我是一个很传统的人,我认为对父母、亲人、以及帮助过我们的所有人的感恩是天下最美得情感,表达这一类感情的文章也是最让人心动的,“甘瓜苦蒂,天下物无全美”,教材在选编的时候不可能考虑到所有的人,解决这类问题关键还是在施教者本身,教材只是教育的一个载体,死教书只能教死书。农村教育面对的大多是留守儿童,还有很多的单亲家庭,我在自己教学中,遇到这类题材的时候总是不会做统一的要求,我可以让他们写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可以是感恩,可以是思念,甚至可以是吐槽,孩子们宣泄心中的情感的时候也更加感受到父母的爱的伟大与不可或缺,缺憾也是一种美,只要坚强的去面对。
因为不同才会引发思考,因为思辨才会让人感悟,因为感悟才会改变,虽然看法不同,但是能引发别人的思考,我觉得冯教授的研究就是最有意义的研究。他的研究是最纯朴的教学活动中的感悟,他经历的看到的都是他的研究对象,他在肯定的时候提出质疑,在问题中看到闪光,这是一个真正的学者的睿智。当然觉得他最男人的还是他的激情,他讲座中兴之所至,佐证旁引让人敬佩,尤其是见到了他和曹主任拍照时手扶肩头的坦然更让我叹服不已,真性情,真汉子,真大家!”看到了吗?这是来自崆峒区草峰中心小学蒙小明的真情、真实描述!
http://s11/mw690/00191i9tzy70iqj1mWeda&690
冯卫东,南通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江苏情境教育研究所副所长,李庾南数学教育研究所副所长,李庾南实验总校常务副校长,全国新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江苏省特级教师,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中小学正高级教师)。江苏省“333”人才培养工程首批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333”工程科研资助项目主持人,南通市“226”人才培养工程创业创新领军人才、南通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冯卫东主任获江苏省基础教育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江苏省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先后主持并完成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资助课题《李吉林研究》和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立项课题《“倾听教育”研究》,是多项省和全国教科规划课题核心组成员。在《人民教育》《课程·教材·教法》等各级各类教育报刊发表400余篇研究文章,出版多部著作,代表作《今天怎样做教科研:写给中小学教师》被评为2011年影响中国教师的一百本书、全国出版发行行业优秀畅销品种,并被教育部向全国中小学图书馆(室)推荐。
冯卫东受聘为多地、多校的名师培养工程导师,是教育部小学语文“国培班”特聘专家。应邀到20多个省、市、自治区(含本省、本市)作教育报告共计600余场。《人民教育》“名师人生”栏目重点推出其事迹,国内其他多家教育媒体也都曾先后重点推出他,是《人民教育》杂志骨干作者,任《福建教育》《初中教学研究》《校长》等刊物专栏作者。正致力于开发“学会玩的动课程”,并取得初步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