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高贵昊
高贵昊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0,631
  • 关注人气:21,10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社会】女研究生:心酸背后的“读书无用论”

(2012-11-15 18:02:24)
标签:

爱情

道德观察

婚姻家庭

情感

社会热点

文化

【导读】——1115日《燕赵都市报》报道称,据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联合下发的《2012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的通知》显示,2012年我国研究生计划招生规模达584416人,其中硕士生517200人。与2003年的26万多人相比,10年间翻了一番。与此同时,报考研究生的数量又在迅猛增加。2012年报考硕士研究生的人数为165.6万人,比2011年又增长6.9%(14万人),创历史新高。随之而来的,硕士生就业率低于本科生,一个导师带十几个学生的新闻频频见诸报端,面对硕士研究生扩招带来的结果,更有人心酸地调侃:你猜得到开头,却猜不到结尾。

 

【社会】女研究生:心酸背后的“读书无用论”
 
                                             ●高贵昊

 

    笔者从相关报道中了解到, 25岁的王晶晶考上某大学哲学系的研究生后,她的父母摆了场酒席请亲戚朋友吃饭。她是家族里第一个考上研究生的孩子,王晶晶清晰地记得大家看她父母时流露出的羡慕神情。可在她硕士毕业后,她的父老乡亲们却没有心情再赞美她,因为3年后,她成为家里第一个失业的人。王晶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一看见我,很多人就会想我的研究生白上了。事实上,王晶晶并不是没找到工作,毕业后她顺利应聘到一家广告公司做文案策划。这是她第一份工作,虽然工资不高,但她依然满怀激情、斗志昂扬。用她的话说:希望通过这份工作尽快融入社会。工作半年后,由于不堪忍受微薄的工资待遇和超强度的工作压力,她毅然决定辞职。从广告公司辞职后,王晶晶应聘到一家网站做编辑。工作没 3个月,她又辞职了,原因是公司人情味太淡,勾心斗角,让她无法适应。这次辞职后她没再继续找工作,而是收拾行囊回到老家。

笔者曾记得,在今年10月份网上出现的《研究生毕业回家种地老父气绝服毒》视频,让河北保定阜平柳树沟村41岁的苗卫芳成为新闻人物。这位河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专业2008级的硕士研究生,曾因考研成功而成为整个山村的骄傲,后却由于找不到满意的工作无奈回家务农。其父苗风山感觉压力巨大,选择了服毒自杀,所幸抢救及时才起死回生。一些村民以苗卫芳为反面教材教育孩子:看他,这么多年学都白上了,以后不要跟他学。

同样,早在 20091126日,研究生杨元元自杀身亡。25日中午,她曾对母亲说:都说知识改变命运,我学了那么多知识,也没见有什么改变。这在当年就被称为杨元元之问。一些评论开始探究造成苗卫芳无奈回家种地悲剧的根源,很快将之归咎为:大学扩招和寒门学子无爹可拼。

网上曾流传一句话:四年过去了,大学提起裤子冷冷的说:你可以走了,把青春留下,直到那刻我才明白,不是我上了大学,而是大学上了我。大学无用。不说大学里那些书本上的东西有多陈旧,不说德志体美劳大学培养了那点,单说说大学让你学到的那些肮脏的东西:想读研还有潜规则,想过科还得去送礼。有人说说的太片面,具体是什么样子,大学生最有发言权,不要让他们等到毕业了以后再后悔高考的无用、上大学的无用,那时可真是晚了。爱一个人,让他去上大学吧,那里是天堂。恨一个人,让他去上大学吧,那里是地狱。 不是读书无用,是高考无用;不是高考无用,是大学无用;不是大学无用,是我们的教育无用

在现阶段,因为读书贵、就业难,就业低起薪遭遇寒流和其他各种原因和目的,社会上特别是大学生群体中流行了新读书无用论,这实际上指的是庞大的教育成本,置换来相对较低的回报,造成人们对读书的现实功效的一种否定与怀疑。读书无用论对当下的年轻人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许多支持读书无用论的往往认为受教育的高成本、高投入与严峻的就业现实存在较大差距,所学无处用,所用非所学,是造成此现象的普遍原因。

读书真的没有用吗?任何人都承认,一个人如果多读点书,提高素养,那么能力会有一个质的飞跃。同样智力水平的人,也是"腹有诗书气自华"。两个人从事同样工作时,成绩一样,一旦工作变得有挑战性,读过书的人就会脱颖而出。读书依然有改变命运的力量。当然,这种力量的显露需要机会,有的人也许得不到这个机会,但不读书意味着机会来了,你都无力把握。

由起薪高低联想到新读书无用论抬头有点过于牵强。何以见得?毕竟现在是市场经济的杠杆在调节不同岗位的起薪高低,效益最大化是企业经营的原则。没有经过用工单位的实际考验,谁也不会对于一个没有把握的收益去提前支付风险成本。况且,对于刚走上岗位未经实践论证能力的大学毕业生来说。

读书无用论在一些农村和城市中的困难家庭成为一种理性选择。因为上大学于他们而言成了奢侈行为。从投入与收益上讲,读书无法短期内收回成本,并有可能在就业无果的情况下血本无归。长远来看,很少有人会否认接受高等教育的正确性。但是,每个人、每个家庭的生活都是现实的,一日无炊就能击溃人们的信心。所以,对于读书无用论的论调不可等闲视之,必须以更深入的改革消弥人们的绝望情绪。

中国海洋大学教育系讲师胡乐乐发表评论中说,我们还需要纠正一种认识,那就是研究生就不能种地,就不能养猪,就不能掏大粪、扫马路、做家政。工作无贵贱之分,不管什么工作,只要是正当工作,能养家糊口,总比死爱面子的待业失业强很多倍。至于父亲因无法接受孩子读了那么多书却找不到工作而回家务农的残酷现实自杀,以及村民就此说读书无用,我们在同情的同时,也需要客观、冷静、理性地评论:所谓的教育无用论,其实是非常害人的——在越来越知识化的社会里,毫无疑问,多读书的收益肯定远非单单只是就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